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频道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来不及考虑危险,只想尽早赶走侵略者”(时空对话)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2587
主题
73039
回复
9312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18
携手共筑友谊与合作之路
0/117
习近平主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金句
0/115
让历史昭示未来 共同捍卫世界和平(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0/106
搭建人文交流之桥 共谱和合共生之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0/232
从老城烟火到文化地标 “介就是天津”!
0/155
众行致远|中国吸引力
0/247
全球连线|中阿博览会:外国友人高度评价中国发展
0/168
团结就是力量 奋斗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代启示之四
0/167
国家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来不及考虑危险,只想尽早赶走侵略者”(时空对话)
时间:2025-8-27 10:53
0
11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季铭近照。
人民日报记者 黄晓慧摄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国松康养泗泾照护中心里,101岁的季铭一早便穿好新四军的军装,坐在窗前。看到记者走进来,他轻缓地举起弯曲变形、仅存4指的右手,轻摆着打招呼。
几个月前,季铭和老伴搬进这里,一架木质灰漆的战斗机模型摆在房间最醒目的位置,这是季铭80多岁时制作的。
“以前只能仿照国际上先进的战机做模型,现在我们国家有更先进的战斗机了。”季铭说这话时,嘴角微微上扬。
季铭1924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13岁时因战乱被迫辍学,赴沪当学徒,投身工人运动,后转入地下抗日工作。1944年,他加入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次身负重伤,右眼失明,左耳失聪,失去两指,体内残留弹片至今未取出。
为什么参加抗日?
“日本人残杀我同胞,一定要打倒日本鬼子”
13岁的季铭孤身到上海后,辗转在酒厂、汽灯厂、皮革厂当学徒,最后在日本人的纱厂做童工。“日本人拿着棍子,看谁不顺眼就打骂,想搜谁的身就搜。”老人顿了顿,“他们这么做,就是要让中国人看到他们就发抖,好奴役我们。”
从小喜欢画画的季铭,有次在书店看到丰子恺的“抗战漫画”,触动很大。“日本人残杀我同胞,一定要打倒日本鬼子,赶走侵略者!”此后,季铭开始秘密发放传单、联络工友、参加游行。
多次参与工人运动后,他的名字出现在汪伪特务机构的黑名单上。组织上紧急通知他回乡避险,同时交给他一个新任务——动员更多人一起抗日。
回到南通后,经人介绍,他“潜伏”进入如皋一个伪军枪械厂做技工。季铭暗地里“搞破坏”,偷偷对枪械撞针做了处理,用弹性较差的铁片替代钢片,让它们失准,而且没办法连发。
当被问起从事“潜伏”工作时有没有迟疑过,季铭说:“来不及考虑危险,只想尽早赶走侵略者。”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新四军地下党员老夏。老夏的嘱托,季铭记了一辈子:“如皋快解放了,你要保护好设备,动员更多工人加入我们队伍。”1944年,季铭和10多名技术工人光荣加入了新四军,从此,他的战场从地下转为地上。
抗战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1944年开始,季铭随部队转战苏北、胶东。他的工作至关重要——拆解、测绘、仿制缴获的先进枪支。季铭是技术专家,也是训练民兵武工队搞敌后斗争的排长。“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把日本兵先进的枪支运回来,拆开,仿制。”季铭的巧手为部队制造了大量武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打完的子弹壳,他捡回来重新装上弹药,测试后继续送往战场。
战争在季铭身上留下了残酷的烙印。
第一次负伤,是为了救老乡。日军空袭,原本躲在树林里的季铭,看见一名老乡还坐在牛车上,便奋不顾身地扑过去,结果被炸弹炸伤,“低头一看,肠子已经出来了,血把黄土染得通红。”
第二次负伤,是在黄河渡口。当时他正组织群众撤离,敌机疯狂扫射,4发子弹打中他的胸部和腿部,“血水和黄河水混在一起,我以为自己就要死在那儿了。”
第三次负伤,是在兵工厂拆解一枚新型地雷时,地雷突然爆炸。“‘嘭’一声,我右眼一黑,手也没了知觉……”这次重伤,让他失去了右眼和两根手指,左耳也聋了。
看着这些伤痕,记者忍不住红了眼眶,季铭却十分豁达:“这没什么,为救老百姓,我一点也不后悔。”
“我们的队伍离开村庄时,送行的老百姓是会掉眼泪的。”季铭回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直装在他们心里,住在老百姓的家里,要把庭院打扫干净、水缸挑满水。季铭说:“只有尊重老百姓,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如何建设强大的中国?
“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有多大能力,就为国家尽多少心力”
1950年,因伤残严重,季铭复员回乡担任南通二甲区团委书记。1952年,他作为“调干生”进入上海军工路机械学院学习。
1962年,他调入上海精密机修厂。此后20多年里,他刻苦钻研技术,工厂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哪台设备有缺陷,他就带着工友搞技术改造。以前一名工人一天只能加工一个齿轮,经他改进磨具后,工作效率提高了100倍。
“小时候,他经常和我们讲,国家的军工比较弱,要刻苦钻研,迎头赶上。”小儿子王世强说,季铭有时旧伤复发,仍拄着拐杖坚持上班,“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有多大能力,就为国家尽多少心力。”
1983年,机修厂的堆场里发现一台废弃多年的高频渗碳淬火炉,这是军工急需设备,但厂里无人敢接这“硬骨头”。“领导问我,老季,行不行?我说,试试看!”于是,这位年近花甲、身有残疾的老兵在离休前打了一场漂亮的“收官之战”。他拉着搞技术工作的爱人,日夜奋战,查阅中外资料,绘制大量图纸,忙活了两年,成功改造了这台关键设备,为军工厂又解决了一大难题。
采访最后,记者问季铭:“回望这一生,您最想说什么?”
“我这一生,最感激的是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国家就是大家庭,国家富强了,大家生活才能更好。”他说,“我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战士里活下来的一个,看到国家越来越强大,我心里无比自豪。”(记者 黄晓慧)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7日11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娱乐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