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为什么在菲律宾不能说“白菜价”?菲律宾高菜价的原因

时间:2025-5-7 17:52 1 97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在菲律宾不能说“白菜价”?探寻菲律宾高菜价的原因与商机

【菲龙网专稿】在中国,人们形容一件东西便宜到不值钱就会说是“白菜价”。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白菜是最常见而且价格最低廉的蔬菜之一。在以前,一到冬天中国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储存大白菜,那时的白菜价格只有几分钱一斤。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无需冬储大白菜了,但是白菜价格依然不高,与其他蔬菜相比依然是最低的,每斤只有1-2块钱左右。
但在菲律宾,白菜的身价完全不同,超市里白菜每公斤会达一、二百比索,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0多块/公斤,价格几乎是中国的5、6倍,所以,在菲律宾形容某东西便宜不能说“白菜价”。

白菜价格这么高,其他蔬菜呢?

答案是一样的,甚至还有更夸张的,在马卡蒂的一家大型超市里,大白菜154比索/公斤(19RMB),卷心菜190比索/公斤(24RMB),圆辣椒350比索/公斤(44RMB),彩椒499比索/公斤(62RMB),胡萝卜318比索/公斤(40RMB),生菜349比索/公斤(44RMB),土豆189比索/公斤(23RMB),紫洋葱165比索/公斤(20RMB)。
当然各个超市的价格会有差异,而且菜市场里的菜价会相对比超市里要便宜一些,但总体菜价如果和国内的菜价相比还是高的离谱。而且目前的菜价算是相对便宜的时期,等到台风季或雨季来临,蔬菜的价格还会更高。在2022年有一段时间,洋葱的价格曾一度飙升到了700比索/公斤,折合人民币87块/公斤,价格高的令人咋舌!一些餐馆不得不将洋葱从食材中剔除,许多家庭只能停止食用洋葱。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为什么菲律宾的菜价如此之高?

记者采访了几位在菲律宾搞了多年蔬菜种植的人士,他们向记者解释了菲律宾的蔬菜价格高的几个原因。

1、生产环节。
首先,蔬菜种植规模小、种植成本高。
截至2024年,菲律宾的农业用地面积为833万公顷,其中蔬菜和块根作物种植面积占3.2%,估算一下大概就是26.656万公顷,也就是26.656亿平方米。和中国做一下对比,2023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287.35亿平方米,蔬菜种植面积是菲律宾的大约86倍。与菲律宾1.1亿人口相比,其蔬菜种植面积明显不足,而且蔬菜的亩产量和品种更是和中国无法比拟。

其次,生产成本高昂。包括化肥、农药和种子等相关农资很多都需要进口,导致生产成本高,当投入产出比很低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第三,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
菲律宾台风多发,台风或暴雨过后通常蔬菜价格会暴涨。菲律宾农业部助理部长阿内尔·德梅萨(Arnel de Mesa)在一次采访时说过,“当台风袭击时,预计蔬菜价格通常会上涨 10% 到 15%。这取决于哪些地区受到影响”。台风或大暴雨过后,除去台风本身造成的损失不算,蔬菜地里积水根本进不去人,地里的蔬菜无法进行采摘,导致市场供应短缺,从而推动市场价格升高。

2、储运环节。
菲律宾气候炎热,鲜蔬菜保存期短,导致蔬菜采摘下来如果不尽快销售出去会腐烂变质。冷藏或保鲜处理设施的不足导致收获后损失,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蔬菜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损失了,这就减少了供应,并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备,缺乏高效的农场到市场道路,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运输时间延长以及收获后损失增加。这增加了蔬菜的总成本,影响了消费者。

3、销售环节。
蔬菜供应链中中间商过多也会导致价格上涨。这些中间商在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抽取佣金,这会增加消费者的最终成本。很多蔬菜在农场时的价格并不高,但是一旦到了消费者的手里价格就高了,这其中中间商和运费占了很大的一块成本。

4、消费环节。
本地人对吃蔬菜的热情不是很高,一是蔬菜价格相对昂贵,二是烹饪方法单一,三是饮食习惯,影响了本地人对蔬菜的消费,进而影响了市场需求。
菲律宾普通人的饮食习惯里多是肉类鱼类加米饭,蔬菜在只是点缀,并且烹饪方法单一,基本都是炖煮,这也影响了蔬菜消费。这就是导致整体的蔬菜消费量不高。按照联合国公布的人均每日蔬菜消费标准,菲律宾人远远不达标。
对一些蔬菜爱好者却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一方面是菜农的菜卖不出去,为销售焦虑,另一方面,很多顾客为买不到价格合适而又想吃品种而发愁。超市里虽然大多数菜都能买到,但是稍微好一点的菜价格就高的惊人。从田间地头到顾客的餐桌缺少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5、本地蔬菜和中国蔬菜。
在菲律宾的蔬菜其实可以分为本地蔬菜和中国蔬菜。
本地菜农更喜欢种植一些本地蔬菜,第一类如葫芦、木耳菜、地瓜叶、黄麻叶等,这一类的蔬菜产量高、管理简单、价格稳定便宜;第二类如洋葱、茄子、西红柿、卷心菜、小长辣椒、白菜、西兰花等,这类蔬菜基本都是本地品种,无论是个头还是质量都无法和中国国内的相比,但从前期投入和管理上要比第一种多,所以这一类价格会贵一些,并且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可能有人会问,他们怎么不改良一下品种或种一些其他蔬菜?其实依靠种植这些本地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投入少产量稳定,本地菜农或农场主已经可以有很好的利润了,所以他们就没有必要再去更换品种来开发市场。

相比种植面积较大的本地蔬菜,种植中国蔬菜的显得小众一些,在菲律宾种植中国蔬菜的多是本地华人或中国人。他们更喜欢种植一些中国人喜欢吃的蔬菜,比如韭菜、芹菜、蒜苔、、茄子、长辣椒、扁豆角等,但规模都不大,产量也不高,主要供应中餐馆和超市。但这些菜的价格往往价格会偏高,因为他们是按照中国的种菜模式进行种植和管理,要不断地除草打药,投入的成本肯定会高。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在这边的减少,很多中餐馆关门,中国蔬菜消费量也在下降,导致在菲律宾种植中国蔬菜的收益并不好,有些种菜的农场不得不转让。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中国蔬菜销售渠道狭窄也是效益不好的原因之一。

6、进口蔬菜。
某些进口蔬菜的价格远低于本土蔬菜,导致本地蔬菜竞争不过进口蔬菜,影响了本地蔬菜的生产。
为了保护本地菜农的利益,政府往往会限制蔬菜的进口数量。以洋葱为例,洋葱是菲律宾人最钟爱的蔬菜之一,是家家户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蔬菜。由于本地种植的洋葱价高产量低,所以政府每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洋葱以平抑市场洋葱价格。但这个进口量每年政府会设定一定的配额给进口商,并不是随便进口。


解决办法

该如何解决菲律宾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几位专业人士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培养百姓吃菜的习惯,拉动需求。
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个人每天应摄入至少400克的蔬菜。这相当于大约5份蔬菜,每份蔬菜的重量约为80克左右。
而根据《菲律宾星报》的报道,菲律宾人均蔬菜消费量仅为27公斤/年(74克/每天,),远低于中国的130公斤/年和世界102公斤/年的平均水平。菲律宾人平均寿命71岁(2024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偏多与不爱吃蔬菜有很大的关系。

人需要吃蔬菜主要是因为它们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帮助维持代谢、免疫、消化等生理功能,并降低慢性病风险。 蔬菜中的天然活性成分还能抗氧化、调节酸碱平衡,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如类胡萝卜素、多酚)能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研究表明,长期足量摄入蔬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癌症(如结肠癌、胃癌)、糖尿病风险。此外,低热量、高纤维的特性有助于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相关疾病。

改善建议:
1、增加蔬菜消费教育,在媒体公开宣传多吃蔬菜的益处,将多吃蔬菜的健康理念纳入中小学教育,提高公众对蔬菜健康价值的认识。
2、传播蔬菜烹饪方法,教民众如何把蔬菜变成美食。
3、作为一项公益活动,请公众人物现身说法,提倡多吃蔬菜。

二、需要政府政策扶持降低蔬菜种植和流通成本。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增加蔬菜种植,特别是绿叶蔬菜,以降低市场价格。要想让老百姓都吃上蔬菜必须要先把蔬菜价格降下来,最关键的办法就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其实蔬菜的产业最终体现出的是规模效益,只有规模和产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才可以引导消费,才能把产业规模做大。
发展都市农业:分配更多预算发展都市农业,增加蔬菜供应,降低运输和保鲜成本。
降低蔬菜运输成本:可借鉴中国的做法,高速公路对蔬菜运输车实行绿色通道,免高速费。

三、拉通信息差。
把菜农和消费者的需求链接起来,共享信息。

高菜价背后潜在的商业机会

蔬菜产业在菲律宾是一项朝阳产业,而菲律宾又有1.1亿的消费人口。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逐渐普及,菲律宾人的饮食习惯一定会逐步发生改变,菲律宾人餐桌上的蔬菜一定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这其中蕴育很多商机。目前可以预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1、利用互联网技术拉通信息差。
建立蔬菜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让百姓随时看到菜农的报价和运费价格。消费者可以直接下单,把菜农的蔬菜和百姓的餐桌链接起来。农场、物流、快递,分工协作,把蔬菜直接送货上门或集散点。菜农或农场主可以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把农场里的新鲜蔬菜生动的展示给消费者,增加大家的购买欲。
2、建设生鲜冷藏库。
无论是从市场的角度还是政府的角度,建设一定数量的冷藏库都是必要的,无论是减少蔬菜在存储期间的损失,还是缓冲市场价格波动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投资蔬菜农场。
尽管当前看种植中国蔬菜未必是好机会,但只要解决了销售和市场问题,选择种植适合本地而又有竞争力品种还是有机会的。
4、与蔬菜种植相关的配套产业。
无论是种子、农药、化肥或者种植新技术,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或许都会成为机会点。中国是蔬菜种植大国,蔬菜种植技术非常先进,这些方面可以把现成的东西搬运过来。
5、发展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靠近城市圈,发展高科技农业,把蔬菜水果种到工厂里种到大棚里,既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也可以办成休闲观光旅游。相比中国国内到处都是的“采摘”游,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大马尼拉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项目,而且一到节假日马尼拉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去玩的地方,如果办成蔬菜瓜果采摘一定会吸引都市人去体验。




1回复

屹立险峰 发表于 2025-5-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挪威
这个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1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