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关注现实 涵养情怀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2728
主题
152745
回复
17906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8
《淮水竹亭》热播,中式美学又赢了
0/52
梅婷王志飞谍海飙戏 刀尖起舞揭开日军绝密毒计
0/58
刚播热度就破4700!全网0差评,连追3集我敢打包票:此剧必爆
0/59
纪录片《无尽的保护》|第四集《敬畏》
0/56
王阳主演!40集反腐大剧来了!我难掩激动,早就该按这“尺度”拍
0/56
经典IP“爆改”短剧,情怀杀还是炒冷饭?
0/53
和妻子丁克,和情人生子,新剧被换脸,央视彻底撕下高亚麟的体面
0/51
穿越者时寒冰的预言
0/71
《执法者们》首播好评如潮,连追4集,我想说:港剧要出黑马了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关注现实 涵养情怀
时间:2025-5-8 09:56
0
5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丰富了文化市场,也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从以备战高考为背景的电视剧《小欢喜》《追光的日子》,到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为人物原型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还有《我要当老师》《春风化雨》《大考》等一系列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它们反映教育工作热点、触及教育现实、涵养教师情怀,反映出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为教育题材影视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然而,繁荣背后,一些作品仍存在过度追求话题热度,忽视对教育现实的客观呈现和深度挖掘,将复杂的教育议题简化为单一的情绪宣泄等问题。
教育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教育题材影视剧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忽略真实教育情境,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有些影视剧一味追求戏剧冲突,打造不合逻辑的学霸人设和虚假师生关系,把校园故事拍成俊男美女的偶像剧,人物塑造和情境设置远离真实生活,致使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好的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应以“求真”达共鸣。《山花烂漫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一比一复刻华坪女高,用纪录片似的“服化道”呈现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感。《小欢喜》在创作过程中采访了数百位考生家庭,把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考融入剧中,带给观众亲切熟悉的观剧体验。只有立足现实,对教育议题的探讨才能更深入、更全面,才能真正引发观众的关注与反思,焕发教育题材所独有的生命力。
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教育题材影视作品还应承担起纾解社会焦虑的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的持续提升存在矛盾,“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教育焦虑”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影视作品具有高传播性和强辐射性,这使得教育题材影视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情绪。当前一些作品为博取流量,故意撩拨公众情绪,放大教育痛点,聚焦分数至上、名校情结等狭隘视角,放大高考、育儿压力,挑起家校、师生矛盾,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焦虑。因此,教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不能为了追求话题热度而忽视作品的社会价值,应秉持使命意识、责任自觉,纾解公众焦虑,还教育以清新健康的氛围。
纾解焦虑并不意味着回避问题,而是要求作品客观地呈现教育全貌,触及教育本质,增进公众对教育的理解,促进反思与探讨解决之道。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在剧中呈现教育问题能够引起观众关注和社会重视,提升作品的话题度,但过度放大问题则易导致观众对教育发展产生片面消极的解读,影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凝聚。教育现实复杂多维,有挑战与困境,更有成就与温暖。教育题材影视剧应力求展现全面、均衡的教育图景,不能以偏概全。《大考》触及亲子关系、学生心理、升学压力等话题,歌颂了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情怀,教师启智润心、乐教爱生的精神,塑造了学生们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勇于追梦的形象。教育是时代与社会的镜像,教育问题从不孤立地产生,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与社会根源。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应跳出教育问题的局限,从时代的高度和社会的广度讲教育故事、谈教育问题。《春风化雨》把乡村教师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不仅反映中国乡村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成就,更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让观众深切意识到,教育问题的解决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题材影视剧除了关注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更应关注教育问题的解决,通过正面、积极的解决方案,为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化公众焦虑为社会参与。《追光的日子》从学生的迷茫、家长的焦虑出发,探讨“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教育理念面对高考”,通过郝楠老师离开教师岗位后的再度回归,反映他从唯分数论的备考观向成就梦想的备考观的转变,折射出我国教育从“唯分是从”到“多维评价”的发展,赋予了作品深远的时代意义和丰富的现实价值。
此外,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教育题材影视创作应避免将行业“背景化”“模糊化”,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观照教育政策、尊重教育规律,聚焦教育知识,回归教师职业的特质,用艺术的专业性塑造教育的专业性。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建设“专业+行业”的创作团队,邀请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影视剧创作,不仅能为作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驾护航,还能够提升作品的专业深度,传递正确适恰的教育价值观,把准教育规律,避免不专业带来的焦虑传导。《大考》《追光的日子》《我要当老师》《山花烂漫时》等作品正是得益于教育系统相关单位和学者的全程参与指导,才在呈现教育现实、探讨教育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市场、行业和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好评。教育题材影视创作有了专业性,才能发挥更大的行业影响力,甚至充当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比如,电视剧《鸣龙少年》就把很多新奇且实用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剧集的同时获得教与学的“干货”,引发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教育题材影视作品要坚持关注现实、纾解焦虑,提升真实感和专业性,不悬浮空洞、不扭捏作态、不回避问题、不放大困境,用艺术的力量增进教育理解,传递教育价值,探索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激发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凝聚更大共识合力。
作者:洪瑞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