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安徒生一直向往着中国”

时间:2025-5-11 11:38 0 7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20周年,逝世150周年,也是中国和丹麦建交75周年。《环球人物》专访丹麦驻华大使,听他讲述安徒生童话和当代人的共情之处。


2025年5月8日,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在大使官邸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侯欣颖/摄)

人物简介:

孔墨客,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曾任丹麦驻法国大使,2024年8月出任丹麦驻华大使。

在繁华的北京东三环,有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古朴的中式建筑的内部,却挂着颇具童话色彩的抽象壁画;简约北欧风的家具之间,一只名叫Diva(迪瓦)的小黑狗欢快地奔跑着,这是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的爱犬。

去年8月,这座静谧的四合院成为孔墨客的官邸。他个子很高,健步穿过长长的走廊,走进有着落地玻璃窗的会客厅。阳光透过满园绿植照进房间,孔墨客带着灿烂的笑容,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起自己的首次中国行。

“那是1997年,当时的经历真是颇具童话色彩。”他搭乘绿皮小火车,从莫斯科出发,沿着蒙古纵贯铁路穿越西伯利亚。车窗外,草原牧民骑着骏马奔驰。在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的“咔嗒咔嗒”声中,他终于来到安徒生笔下的神秘东方国度中国。

27年后,他再度和中国结缘。2024年5月,他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您需要取一个中文名字。”得知自己即将从法国调任中国,他取了个颇有文学色彩的名字:孔墨客。“‘孔’是指中国思想家孔子,‘墨客’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人。”

他的确是“童话王国”里的资深“墨客”——对安徒生的文学作品,他可以信手拈来,从而在许多场合借安徒生开启一场谈话。“我从小就是安徒生迷,习惯睡前读上一个短篇。来中国后,我惊讶地发现,安徒生童话也是无数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童话,我和中国人有了更多共同话题,更容易建立信任,产生情感共鸣。”

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孔墨客还特意戴上了庆祝中丹建交75周年的红色胸章,上面有雄伟的长城与柔美的小美人鱼,它们巧妙地融合在“75”的字样中。有趣的是,这位来自小美人鱼故乡的大使,也多次爬过长城,他自豪地称自己为“勇士”,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以下是孔墨客的讲述:

“自己人”

来中国前,我听说安徒生深受中国人喜爱。真正融入中国后,我发现“安徒生”这个名字的确家喻户晓。无论是游乐场里玩耍的小孩,还是公园里散步的老人,抑或是在校学生,他们都对安徒生童话耳熟能详。也正因为这一点,丹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积极美好的。

不过,我猜有些中国人可能并不清楚安徒生的国籍,反而会把他当成“自己人”。因为安徒生笔下的故事,很容易让中国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为了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安徒生童话的情韵,中国翻译家叶君健专门学习了丹麦语,这足以显现出中国人对安徒生的熟悉和喜爱。

曾来中国“暂居”的丹麦国宝小美人鱼铜像,也加深了丹麦和中国的联系。2010年4月,“小美人鱼”跨越重洋,从哥本哈根“游”到了黄浦江畔——这是她近百年来首次离开家乡。铜像并不算大,但这正代表了她谦逊的品格。安徒生童话蕴含的价值观,如平等尊重、乐于奉献等,在小美人鱼铜像上得到充分展现。这些价值观不仅属于丹麦人,也属于中国人。


2010年4月,丹麦国宝“小美人鱼”铜像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与观众见面。(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在上海世博园丹麦馆的白色螺旋形建筑内,“小美人鱼”静谧地伫立于一池流水中,感动了无数中外游客。我听说,在半年的展期里,很多中国游客到了世博园,首先去看的就是“小美人鱼”。与此同时,哥本哈根港口专门设立了一块多媒体大屏幕,将“小美人鱼”在上海的动态影像实时传输到大屏幕上。通过视频连线,两地民众还共同为“小美人鱼”唱歌,以庆祝她第一个在海外度过的生日。就这样,“小美人鱼”以一种童话般奇妙的方式,将两国人民紧紧连接在一起。

遗憾的是,安徒生从未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于19世纪的欧洲人来说,中国是一个神秘又遥远的东方国度。想要前往这个国度,得乘船在海上漂泊数年,或沿丝绸之路御马前行,漫长又艰辛。所以读者们只能从童话故事中,感受到安徒生对中国的迷恋和向往。

当年,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的趣伏里公园漫步,抬头看到红灯笼时,脑海里便浮现出东方的样子,于是便诞生了一篇关于中国皇帝的童话故事——《夜莺》。他对中国的亭台楼阁、璀璨灯火的描写,灵感均来自趣伏里公园。

在我们使馆的展柜里,收藏了一些安徒生作品的早期版本,其中一本是他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他回忆道:“我想象着,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从地下挖一条通道,去到中国皇帝的王国。”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中国属于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皇帝也是渴望自然生活的普通人。

君主制是丹麦这个“童话王国”的一部分。在使馆展柜上方的墙上,挂着丹麦国王和王后的照片。王室和安徒生童话,共同呈现着丹麦的国家形象。

梦想、爱和教育家

今年是安徒生去世150周年。在去世百年后仍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样的作家并不多见。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安徒生,我会选择“梦想、爱和教育家”。

他首先是一位梦想家,用美丽的童话表达自己的梦想,也将读者一同带入梦中。

其次,他非常渴望爱,渴望得到欣赏和认可,也渴望更加美好的世界。

安徒生出身贫寒,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从童话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徒生始终未能找到归属感,总觉得自己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内心深处有着许多未曾实现的渴望。也正因如此,他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童话世界。

我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是《丑小鸭》。一只天鹅因出生在错误的地方而遭到欺凌,直到最后,人们才意识到它高贵的出身。这是一个关于误解与成长的迷人故事,也是安徒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在我心中,安徒生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对世间万物有着清醒的认知,并通过讲故事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很多安徒生童话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残酷的现实。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女孩在严寒的冬夜划亮火柴取暖,却因无人伸出援手,最终死在圣诞夜。这个故事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尽管安徒生成年后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他试图用童话来描绘真实的苦难,引导我们珍惜生命中的爱与美好。

现代人的避风港

在安徒生生活的时代,社会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剥削与压迫让贫农苦不堪言。安徒生借童话呼吁人们同情弱者,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群体。

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变。丹麦拥有了更平等的社会结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不过,安徒生童话里的价值观依然值得坚守。平等、公正等价值观,今天也是丹中两国共同认可和推崇的。

还有一点非常有趣。随着科技进步,我们现在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我相信,如果安徒生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用童话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这个观点在《夜莺》里已经初具雏形:夜莺用歌声打动了中国皇帝,但不久后,一只外表华丽的人造小鸟赢得更多宠爱。然而,当皇帝生命面临威胁时,人造小鸟却唱不出一个音符,最终还是夜莺用婉转的歌声驱走了死亡的阴霾。

你看,早在将近200年前,安徒生就有了与当今时代相关的洞见。无论你来自哪里,处于什么时代,持有什么观点,你都能被他的童话触动。

对于忙碌的当代成年人来说,安徒生童话更像是一个避风港。我至今仍会重读安徒生童话,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在我的外交工作中,安徒生童话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开启谈话的钥匙,更是我与中国建立联系的一个纽带。

据我所知,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徒生,很多中国游客会走访安徒生的故乡欧登赛。这座小城历史悠久,是用维京人信仰的战神奥丁命名的,非常值得游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游客来到丹麦,亲身感受这个孕育出童话巨匠的国度。


丹麦大使馆的一角陈列着安徒生作品的早期版本。(侯欣颖/摄)

2025年是丹中建交75周年。实际上,在两国建交前,安徒生童话就已经拥有中国读者。早在17世纪,丹中就有了贸易联系。2008年,丹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丹麦也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此外,丹麦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此期间,丹麦愿为中国和欧盟提供对话平台,做欧中合作互利的推动者。

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中国做一次演讲,通过讲述安徒生的中国缘,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虽然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演讲,但我期待着分享相关内容,用安徒生童话架起丹中友谊的桥梁。(环球人物记者 冯璐 刘玉婷)

(更多有关安徒生的故事请见将于5月16日出版的《环球人物》总第54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