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好评中国丨守正创新,古城长出新风景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65506
主题
65958
回复
8560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
飞过千山万水 故乡都在北京
0/1
编制“细胞家谱” 解码生命奥秘(新知)
0/1
述评|不辍和平之志 高扬合作之帆
0/1
美媒:退休后生活成本高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长寿是“负担”
0/1
习近平:共同谱写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0/42
“地瓜经济”与“三个浙江”
0/42
看科技考古如何还原“世界屋脊”西藏玛不错先民生活
0/30
AI在义乌,让小生意玩转大世界
0/32
前欧洲理事会主席:贸易战并非正确选择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好评中国丨守正创新,古城长出新风景
时间:2025-5-14 18:14
0
2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喀什古城。摄影 陈鹏霖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要找准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契合点。
每天上午十点半,当十二木卡姆乐声响起,喀什古城开城仪式开始,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杂技交融的表演总能点燃现场游客们的热情。2025年“五一”假期,喀什市累计接待游客127.76万,同比增长32.30%,实现旅游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30.84%。这份“热辣滚烫”的数据背后,是喀什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将独特的自然地理禀赋、特色农产业优势和千年丝路文化积淀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书写着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喀什答卷”。
自然与人文交响:打造丝路文旅新地标
喀什地貌丰富多元,天山南脉、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此交汇,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生态景观。而慕士塔格峰冰川融水在叶尔羌河谷孕育出原始胡杨林,塔什库尔干河切割的峡谷地貌与塔合曼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共同构建了立体化的自然美学空间。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体记忆”。如果说自然造化赋予喀什壮阔底色,那么人文积淀则为其注入不朽灵魂。
文化与旅游融合,要在守住文化内核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喀什古城进行了全面改造,遵循“微改造、强体验、重传承”原则,在建筑肌理上践行“修旧如旧”的匠心,让生土建筑群落重现历史原真性;于空间内核实施“一对一”定制化设计,为每座民居量身打造改造方案;同时将街巷改造为“一巷一主题”的文化体验空间,比如阿热亚路的土陶作坊复原了汉代“远东地中海式陶器”烧制技艺,坎土曼巴扎的铁艺店展示着丝绸之路上的金属加工智慧,百年茶馆的十二木卡姆演出让游客在茶香氤氲中感受“活着的文化遗产”。
漫步古城街头,既能看见保存完好的历史遗存,也能体验新兴的经济业态,时间的馈赠在这里转化为游客沉浸式体验,“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也为喀什的文旅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林果业与农文旅共生:构建甜蜜产业生态圈
喀什地处中亚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昼夜温差大。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不仅孕育了核桃、红枣等传统干果产业,更催生出西梅、恐龙蛋(杏李)等热带水果的突破性种植,形成“人无我有”的产业优势,成就其“瓜果之乡”的美誉。
以英吉沙县色买提杏的全产业链开发为例,喀什构建了“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模式:每年3月,万亩杏花竞相绽放,形成“粉色经济”激活消费潜力;6月果期,通过“赛杏会”评选“杏王”,结合直播带货实现“枝头到舌尖”的48小时极速配送;深加工环节则开发出杏仁油、杏脯、杏汁等多种衍生品,使杏果附加值翻倍提升,带动当地果农人增收致富。
这种“三产融合”模式催生出多元文旅新场景。莎车县将稻田抓鱼、土陶制作与维吾尔族非遗技艺结合,打造出“稻香小镇”文旅品牌;泽普县依托“长寿村”生态资源,推出“胡杨宴”“红枣宴”等主题餐饮,让游客在味蕾盛宴中感受乡村魅力;巴楚县316万亩胡杨林景区则为当地农牧民创造了从事观光马车驾驶、生态导览等工作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古今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丝绸之路枢纽,喀什文化交融的历史可追溯至汉唐。莫尔佛塔遗址见证着佛教文化东传;班超驻守疏勒17年的家国情怀,在喀什博物馆的汉代铜镜“中国大宁”铭文中得以延续。这种文明互鉴传统,在喀什转化为三大精神遗产。
其一,“和而不同”的文明基因。今日喀什古城,维吾尔族土陶匠人与塔吉克族鹰笛艺人比邻而居,十二木卡姆旋律与汉族书法艺术在汗巴扎夜市同频共振,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生态。
其二,“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艾提尕尔广场上,维吾尔族老者与柯尔克孜族青年共舞萨玛;老茶馆中,乌孜别克族茶艺师教汉族游客书写“和”字;高台民居里,塔吉克族工匠携学徒在石膏花窗雕琢牡丹与巴旦木纹样。语言与习俗的差异,消融在共赏的月光里。
其三,“守望相助”的民族情谊。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员之家”,传承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戍边精神;泽普县“长寿村”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与汉族支边青年的结对故事,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变的是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喀什正以“山水人文交响曲”为旋律,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当慕士塔格峰的星空与塔吉克族鹰笛共鸣,当叶尔羌河的波光与维吾尔族手鼓共振,这座丝路古城正在书写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新篇章——让自然景观“活”起来,让历史文化“潮”起来,让精神纽带“紧”起来。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作者:郝文文 吴双(喀什大学) 陈鹏霖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