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菲国中期选局透视

时间:2025-5-19 10:10 0 8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载于《世界日报》)

本次中期选举是菲律宾自1986年“乙沙人民力量革命”后的第13次中期选举。笔者曾在《选后新局:萨拉突围、阿基诺重来》一文中指出,此次参议院12席改选结果,与2007年选举呈现惊人相似:当年“真正反对派”(GO)虽战胜亲阿罗约的“团结团队”,却未能撼动其政权根基。

在本次选举中,小马科斯阵营虽略受挫,但称其为“跛脚鸭”显然为误判。执政联盟“新菲律宾联盟”与杜特地家族势均力敌,但《每日问询报》专栏作家乔尔·布图安(Joel Ruiz Butuyan)在题为《红绿粉三色的选举结果》的文章中指出,马科斯政府预计将动用乃至滥用行政资源,并与自由党结盟,以防杜特地家族在2028年卷土重来。
尽管布图安并没有公开宣称自己隶属自由党,但其专栏观点与该党的核心政治立场高度契合。这一分析不仅揭示了当前菲律宾政治斗争的实质,更预示了未来三年可能出现的权力重组与激烈博弈。

一位亲美智库负责人指出:"许多菲律宾人投票给阿基诺阵营,实则是对腐败政治的报复性选择。 "此说虽尖锐却显空泛。


在菲律宾政治史上,老马科斯实施戒严令前的中期选举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参议院采用"部份改选制",24个席位分三次改选完成,每次中期选举改选8名参议员。由于当时总统任期为4年,这一制度设计效仿美国模式,固定于总统就职后的第二年举行。 1963年中期选举即体现了这一制度的运作特点,自由党与国民党两大政党平分秋色,各获4席,形成典型的政治均势。

菲律宾中期选举史上曾出现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执政党惨败:最严重的当属季里诺总统任内(1949-1953),其执政党候选人全军覆没;其次是阿罗约总统执政时期的2007年选举,执政党仅获2席,以2:7的悬殊差距败给反对派联盟;位列第三的是1971年老马科斯第二任期内的中期选举,国民党以3: 5败于自由党,这次失利与米兰达广场爆炸事件引发的政治动荡密切相关。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1971年的选举结果直接促使老马科斯在次年实施戒严,成为菲律宾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转折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