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五月五日,员工参加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举行的里海沥青厂扩能升级改造项目投产仪式。
新华社发(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近日,首届中哈交通论坛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双方就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便利化等领域的合作展开讨论;5月,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数据交易所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整合双方在数据要素流通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跨境数据流通与协作的创新模式,共筑“一带一路”数据流通新桥梁;4月,中哈举行第二次外长战略对话,就双多边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2月,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举行,中哈工商界代表签署中哈能源战略合作协议、中哈农产品进出口协议等8项合作协议……
今年以来,中哈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两国全面合作加速换挡,迎来收获期,生动演绎着“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这一哈萨克斯坦谚语。
“看到哈萨克斯坦大街小巷越来越多中国车,真高兴”
“看到哈萨克斯坦大街小巷越来越多中国车,无论是在哈萨克斯坦生产的还是从中国进口的,真高兴。”最近,陕西陕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诚在微信朋友圈这样感慨。
哈萨克斯坦汽车联盟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24年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创历史新高,超20.5万辆。其中,中国品牌的汽车销售份额占比达39%。去年,哈萨克斯坦十大畅销汽车品牌中,有6个中国品牌。
“我在哈萨克斯坦21年了。大概10年前,我就考虑过买中国车,可是因为关税等因素,价格很高。这几年,尤其是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起来之后,在哈萨克斯坦大街上看到的中国车明显增多了。”何诚说,“我个人的感觉是,一方面,中国汽车产能‘出海’,在哈萨克斯坦扎根建厂;另一方面,在哈萨克斯坦,中国汽车并不是某个品牌打响,而是中国汽车整体形象提升了。”
今年2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与合作伙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产品上市发布会,介绍了比亚迪的几款旗舰纯电轿车,正式进军哈萨克斯坦市场。小鹏、理想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此前也表示,将专注于中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
今年,何诚在哈萨克斯坦买了3辆比亚迪的车,他身边不少当地人朋友也开上了中国车:“我问过这边的朋友为什么选中国车,他们说,中国车的内饰舒适、精致,而且电车很安静,即便遇到堵车,坐在车里听着音乐就像坐在家里一样舒服。中国车价格也合适,工薪阶层买起来也没有负担。”
中国车带给哈萨克斯坦的不只是性价比高的车。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政府积极吸引投资并推动本地化生产。2025年,一批新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增强国内供应能力,同时拓展出口市场。其中,位于阿拉木图的多品牌汽车制造厂将生产长安、奇瑞和哈弗三大品牌汽车,可提供3600个就业岗位。而且,伴随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如零部件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等,也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多走动,自然就能够增进了解,筑牢友谊,加深信任”
“如今,在中哈之间往来越来越便捷了。自中哈两国实施免签政策以来,我们入境哈萨克斯坦,只需要边检人员在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航班也很方便。比如,从西安到哈萨克斯坦每周至少有5个航班。”何诚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哈萨克斯坦,对于两国间的便捷通行深有感触。
自2023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中哈两国公民在商务活动、旅游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深入,进出境人流量大幅增长。比如,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霍尔果斯口岸共验放出入境人员28万人次,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
“跑得勤,也就不觉得距离有多远。多走动,自然就能够增进了解,筑牢友谊,加深信任。信任增加了,就愿意把事业往大了做。”如今,何诚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涵盖贸易、物流、仓储、农业、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比如,由陕西陕哈集团投资的再生有色金属生产项目已经在哈萨克斯坦投产,集团旗下的陕哈环保铝业公司工厂也正式投入运行。他还利用优势帮助哈萨克斯坦建成水电站、食品加工厂、砖机厂等项目。
“我们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量每年都在增长。我觉得,对这个国家的了解越多,就能发现更多机会。”何诚说。
这是中哈合作日渐升温的缩影。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哈中关系发展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两国的合作规模逐年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哈中贸易额达到43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8%。大使介绍,2024年,中国位列对哈直接投资五大来源国之一,投资总额超过11.9亿美元。目前,哈中两国正在推进224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664亿美元。在哈境内注册的中资企业超过5000家。两国在机械制造、工业、能源、绿色技术、数字化、农工综合体、航天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中哈合作大有可为,且必将大有作为
“2019年9月,中哈双方宣布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两国全面合作加速换挡,迎来收获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许涛说,“能源是中哈合作的传统领域。近年来,中哈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2021年6月,由中哈共同投资、中国企业承建的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当时中亚地区最大风电场,极大缓解了哈南部地区缺电状况。此外,中哈两国合力改造的奇姆肯特炼油厂也是一个经典例子。”
奇姆肯特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直辖市,曾是丝绸之路的驿站。奇姆肯特炼油厂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哈国内三大炼油厂之一。但由于生产工艺滞后、设备老旧,导致原油加工深度不够,影响了油品质量。而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地区又是该国成品油消耗大户,绿色环保与消费需求的矛盾亟待解决。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工程成为中哈重点合作项目。就在炼厂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当月,哈萨克斯坦政府便宣布国内高品质燃料油实现自给自足,暂时停止燃料油进口,并着手协商向中亚周边国家出口汽油。
“哈萨克斯坦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但曾经却因为深加工技术能力不够,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成品油。奇姆肯特炼油厂的改造成功可以说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历史性转变。”许涛说。
展望未来,中哈合作大有可为,且必将大有作为。
“中哈两国在新兴领域的合作拥有广阔前景。比如,因为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都面临脆弱的生态环境。当前,哈萨克斯坦既希望保有粮食生产国的优势,同时又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意味着中哈可以在农业科技领域加强合作。这也是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做的事情之一。当前,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设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该基地在哈萨克斯坦有很多项目在推进。此外,我们很多民企也开始在农科领域发力。比如,陕西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推广‘订单农业’,解决了当地农民对于销售的担心,也促进了中哈农业合作。”许涛说。
中国的民企正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正如何诚所说:“我们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正在摸索新路径新方法,我们正努力实现在同一个天空下更好地交流、生活和工作。”(记者 张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21日 第 08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