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刀锋不卷刃 战旗别样红(强军路上·永不褪色的战旗)

时间:2025-8-3 17:02 0 4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连队开展大飞机伞降实跳。薛锵锵摄

图②:连队组织小队战术训练。陈志远摄

图③:刺杀操对抗赛火热开展。靳 涛摄

图④:连队进行队列训练。闵 宁摄

盛夏时节,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某营“白刃格斗英雄连”营房前,举行了一场授刺刀仪式。

授刀时刻,班长田巴特将刺刀郑重交到新战友手中。

田巴特郑重提问:“当战斗到最后一人,你是否会和先辈们一样,敢于向敌人亮出你的刺刀?”

下士陆伟园的回答掷地有声:“作为‘白刃格斗英雄连’第5717名战士,我敢!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时间回溯。1940年8月,百团大战烽火点燃。在寿阳县大落坡村,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二十五团八连,与前来偷袭的日寇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击毙40多名日军,取得胜利。

此战,一举挫败日军偷袭的阴谋,保证了我军作战计划圆满完成。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该连“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新时代,“白刃格斗英雄连”由传统步兵转型为特战力量,官兵们扛起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战旗,接过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刀锋,在强军征程上继续冲锋。

精神,在一代代官兵血液里传承

连史馆展柜里,有一把锈迹斑驳的刺刀。下士适伊航说,这是大落坡反偷袭战中,连队先辈们使用过的刺刀。

“每次走进连史馆,看到这把刺刀,想到先辈们的事迹,我的信念就更加坚定——一定要像他们一样,逢敌亮剑、直面万难,做有血性的革命军人。”适伊航感慨。

血性,铭刻在连队的基因里。

走进连史馆,连史讲解员、二级上士陈孟向记者讲述了大落坡反偷袭战中,那惊险的战斗细节——

面对端着刺刀的日军,连队时任政治指导员张万清高声大喊:“同志们,跟我冲呀!”官兵们英勇地冲了上去,与敌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

一时间,冲杀声和刺刀撞击声交织,官兵们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一名战士被刺中腹部仍坚持战斗,死死抱住一个敌人,用牙齿咬断其咽喉,最后与敌同归于尽……

这撼天动地的壮举,拼杀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血色荣光,凝结成连队不朽的连魂:“铁心跟党,敢打硬仗,誓死杀敌。”

“杀!”演练场上,刺杀操演练杀声震天、士气如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白刃格斗英雄连”传人,刺杀格斗已成为必修课。

连队指导员徐尤秀说,曾有年轻战士问,当前战争形式已发生变化,近距离格斗场合越来越少,训练刺杀操是否还有必要?

徐尤秀给年轻战士讲了一个连史故事。连队第九任连长李亥生,曾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儿子李晋南长大后,像父亲一样入伍到“白刃格斗英雄连”。

送别那天,李亥生嘱咐儿子:“一定要练强本领,接替我为国家尽责出力!”入伍后,李晋南在各项任务中亮刺刀、打头阵。一次边境作战中,李晋南主动请缨,奋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

“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我们练刺刀,练的不只是格斗能力,更是传承逢敌亮剑的军人血性、有我无敌的战斗精神。”徐尤秀说。先辈的故事,解开了这名年轻战士的疑惑。他训练更加刻苦,练刺杀操时拼杀劲头更足。

传承,见于行动。

二级上士蔡雪华始终难忘,连队转型为特战连后,第一次参加伞降训练的情形。

跳伞,是特战队员的必备技能。尽管大家都经过扎实的模拟训练,“三肿三消,才上云霄”,但真的站到千米高空的机舱里,还是难免紧张。飞机上,大家沉默着,没有笑容。

“当时,连长感受到官兵们紧张情绪,告诉大家‘我先跳,跟着我’。到达点位后,他率先一跃而下。”蔡雪华说。看着连长先跳下去,官兵们都受到鼓舞。尽管是第一次跳伞,有的战士还严重恐高,但大家都毅然跳下飞机,无人退缩。

“我想到,大落坡反偷袭战斗中,连长、指导员也是一样带头冲锋。这就是精神的传承。”蔡雪华说,“朵朵伞花,在高空中绽放。那一刻,我们战胜了恐惧,收获了勇气。”

荣光,在一项项重大任务中续写

连队营房前,6面战旗一字排开、猎猎招展。“英勇顽强”“白刃格斗英雄连”“攻无不克  守无不胜”“钢铁堡垒”“老山英雄连”“抗震救灾英雄连”……连队曾6次被上级授予荣誉称号,写满荣光。

其中,“白刃格斗英雄连”战旗,曾两次在大阅兵中接受检阅。这面红色战旗,自太行烽火中走来,历经战火淬炼,早已熔铸为精神之刃,深植官兵血脉。

战旗在,荣誉在。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战旗方队选拔受阅官兵,连队战士杨时龙光荣入选。

“得知自己有机会擎着‘白刃格斗英雄连’战旗参加阅兵,我激动得一整夜没睡着。第二天凌晨4点,我就打好了背包,出发前往上级单位报到。”当时的情景,杨时龙记忆犹新。

训练过程很苦。累的时候,杨时龙就凝望着屋顶的百面战旗,“白刃格斗英雄连”战旗在其中很显眼的位置。“每当我想放弃时、觉得疲惫时,它都鼓舞着我,给我不竭动力。”他说。

一次军姿训练,要连续笔直站立数小时。火辣辣的阳光下,杨时龙衣服早已湿透。时间过半,身边陆续有战士坚持不下去,报告退出。

当时,杨时龙的信念只有一个——“决不放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坚持着最标准的动作,直到训练结束,收获了方队教员的肯定。

最终,杨时龙通过所有考验,高擎“白刃格斗英雄连”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阅兵结束后,他激动地流下热泪:“我没有辱没‘白刃格斗英雄连’的荣光!”

信念在,方向在。

2021年,田巴特作为中国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国际军事比赛中的“侦察尖兵”比武。田巴特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作为‘白刃格斗英雄连’战士,代表中国军队出战,必须为国争光!”

急行军课目中,迎着漫天风沙,田巴特和队友们全副武装前行。作为第四支出发的队伍,赛程过半,他们就赶上了提前一小时出发的一支外军队伍。

然而,前方道路变窄,且已被堵住。想反超第一名,他们别无选择。“没有路,就蹚开一条路!”面对满是倒刺的灌木丛,田巴特和队友毅然扎了进去,披荆斩棘前行。

距终点1公里时,可以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田巴特大喊:“中国必胜!”大家很是振奋,并肩向终点冲锋。最终,中国代表队在该课目中勇夺第一名。

荣光,就这样在一项项重大任务中续写。

“官兵珍视荣誉,都以自己是‘白刃格斗英雄连’一员而自豪。无论面对什么任务,大家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连队争光,为战旗添彩。”徐尤秀感慨。

极限,在一次次拼尽全力后突破

“连队的赫赫威名是打出来的。八十余载峥嵘岁月,历经大小战役战斗200余次。新时代的英雄传人深知,唯有精武强能,才能不负荣光。”连长金建杰说。

金建杰常问官兵们3个问题:训练场上,能否咬牙突破身体极限?任务面前,能否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假如战争来临,能否发挥手中武器的最大效能?

官兵们用行动作答。

去年,陆军举办特战小队集训比武,来自全陆军的优秀特战队员共同展开角逐。比武历时长、强度大,对参训人员的体能和能力都是严峻考验。经过4个多月的强化集训,下士向佳飞通过遴选,代表旅队参加比武。

作为重火器手,向佳飞要携带全小队最重的装备,总负重近50公斤。最后一个课目,定向越野35公里中,由于前期集训落下的腰伤复发,每前进一步就感到钻心地疼,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淌。

“‘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兵,要做永不卷刃的刀锋,爬也要爬到终点!”他选择勒紧护腰继续向前,胜利冲过终点。比武结束后,向佳飞获评“金牌勇士”。

敢于挑战极限,动力从何而来?

“战争年代,连队先辈们无惧强敌,带着自制的大刀、手雷,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新时代的我们,先进武器在手,唯有拼尽全力,才对得起先辈们的付出。”向佳飞说。

“训练累的时候,我经常到连史馆走走看看,汲取力量。轻抚着先辈们的照片,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中士张兆涛感慨,“在这个战斗的集体,我们要不断精武强能,将‘白刃’锋芒越磨越利。”

备战打仗,他们练兵的足迹越来越远。

那年,连队受领赴高原执行驻训任务。官兵们主动请缨,人人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驻训期间,他们武装侦巡上千公里,采集了百余项作战数据,将战旗插在巍巍雪域高原。

勇闯新域,他们向战的脚步从未停息。

二级上士谢世鹏,受领了连队无人作战研究任务,利用休假时间研制组装无人机投弹器。一年多时间,谢世鹏不断修改调试,终于研制出集成化、可拆卸、稳定性强的投弹模块,并将其应用到实战化训练。

“一朝入‘白刃’,终生不卷刃!”一名战士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官兵们说,这是刻进他们骨髓的信条。

傍晚时分,霞光洒向训练场,给大地铺上一层金黄。

“我们的旗帜在前面,‘白刃格斗英雄连’,在抗日战争烽火中成长壮大,忠于人民忠于党……”训练结束后,迎风招展的战旗旁,官兵们整齐列队,高声唱起连歌。旋律铿锵,在营区经久回荡。(本报记者 李龙伊)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3日 第 06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