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寻找马吉影片 揭示历史真相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1842
主题
72294
回复
9231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6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48
资讯有故事丨非洲青年门杜:读懂中国绿色发展“新密码”
0/44
6图看智能黑科技点亮世运“智慧图景”
0/34
成都世运会 | 在“朋友圈”玩出国际名堂,不愧网红城市
0/33
【国际漫评】受害者cosplay
0/34
多国非洲驻华使节:学好中文,增进非中友谊
0/67
【邂逅中国 爱上中国】摩洛哥留学生阿雅:触摸“两山”理念的绿色心跳
0/67
【国际漫评】罚金加加加加不厌倦
0/35
国际锐评丨战后80年,日本的“历史健忘症”该治治了
0/54
美媒:关税政策持续推高美国通胀 美生产者价格指数创三年来最高月涨幅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寻找马吉影片 揭示历史真相
时间:2025-8-15 21:46
0
3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寻找马吉影片》书影
大卫·马吉捐赠的4盒马吉影片原始胶片。陈旻摄
马吉影片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由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像机秘密拍摄的揭露日军暴行的影像。该影片与《拉贝日记》共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其中现藏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37分钟版”,被认为是反映日军暴行最全面的核心证据之一。陈旻的《寻找马吉影片》(译林出版社)以纪实手法完整记录了中外各界人士历时20余年查访并寻回马吉影片的全过程。
寻找约翰·马吉后人
《寻找马吉影片》一书的写作缘于一次报道任务。
2017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江苏记者站站长陈旻接到任务,要采写一组关于海外华人执着努力,将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的新闻专题。
作为一个南京人,陈旻已多次参与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但这一次,她仿佛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在采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研究员刘燕军时,陈旻听闻,“他(邵子平)手上还有我们没有掌握的影片”。这让陈旻产生了好奇,并通过刘燕军联系到了邵子平。
邵子平,1936年出生于南京,早年留学德国,专业是法律,后在联合国总部工作。为了驳斥、反击日本右翼谎言,邵子平等人1991年3月发起成立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并任创始会长。联合会曾支持张纯如以英文撰写南京大屠杀史,积极寻找、策划公布《拉贝日记》和马吉影片等。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摄影机秘密记录下日军暴行,这些影片是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
邵子平知道马吉影片是通过1990年12月德国对外披露的《罗森报告》,报告中直接提到了这件事。自1991年起,在美国寻找马吉影片,成为邵子平的头等大事。从纽约到达拉斯市,再到华盛顿,继而一路追踪至耶鲁大学,他穿越大半个美国,行程5000多公里,最终竟然在自己家门口找到了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
1991年7月12日,在大卫·马吉家地下室的货架上,凌乱地堆放着一摞摞存有胶片的暗绿色圆形金属盒,另有数十个正方形柯达胶卷纸盒,每个盒子里存放着一小卷胶片。巴掌大的胶卷纸盒侧面写有马吉牧师留下的胶片内容提要。
邵子平逐个查看:一个中国孕妇被刺了不少于19刀;一个小男孩被刺;几乎断颈的女子;被烧伤的男孩……这正是马吉拍摄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现场的原片。
邵子平根据胶片内容提要,挑选出13个装有与南京大屠杀相关胶片的纸盒,将这13盒胶片送到曼哈顿一家叫作DuArt Video的专业影像公司进行翻拍,并剪辑制成了一套能在电视台专业设备播放、时长37分05秒的“一吋盘”电影胶片。之后将原片、原盒还给大卫·马吉。同年8月2日,联合会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戳破了日本将马吉影片作为“鬼片”的谎言。
之后,由联合会第二任会长陈宪中出面,联合会筹措了30万美元,以“37分钟版”马吉影片为素材,筹款拍了两部历史纪录片——由王方正拍摄的《马吉的证言》和崔明慧、汤美如拍摄的《奉天皇之命》,在美国的社区、大学巡回放映了近百场,并在中国台湾以及加拿大、韩国等地放映。1997年,联合会将纪录片制成3000套录影带,寄送联合国各会员国,同时赠予美国各地图书馆、大学与有关机构。
“一吋盘”复现
2002年9月,大卫·马吉夫妇通过联合会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赠送约翰·马吉拍摄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摄影机一台。当年11月,大卫·马吉夫妇回美国后,又寄赠了保存在他家达60多年之久的4卷记录南京大屠杀内容的原始胶片。
201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阿布扎比会议,正式确认将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资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档案资料就包括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原始胶片及摄影机。
“纪念馆的马吉影片是不是邵子平看到过的37分钟版?”一个问题在陈旻脑中久久盘旋。
纪念馆告知,馆藏的时长17分钟马吉影片,正是他们将大卫·马吉捐赠的胶片“在上海电影制片厂转成磁带后获得的全部影像资料”。
同时,陈旻还将17分钟版本分镜头标注出来,请邵子平回忆与37分钟版本是否存在差异。对比两版影片内容,邵子平回忆,“17分钟版”里所没有的镜头有:
一个老太太站在院中,她身旁地上排放着几具席子包裹着的受害者遗体;
一个中年人颈部被砍,由外国医生检查,医生扭他的头让其转身,中年人的面部极度痛苦;
一群人疾步将伤员运往南京近郊的急救医院。
2018年3月,陈旻最终确认,当时纪念馆收藏的马吉影片只有17分钟,是否需要找到纽约的“37分钟版”?“圆圆的、绿色的”,那个在邵子平口中反复提到的“一吋盘”是否还存在?
当年,联合会第二任会长陈宪中家里开印刷厂,有个仓库,联合会的资料物品都堆放在这里。邵子平推断,“一吋盘”可能还在陈宪中那里。陈宪中一直是联合会的主要捐助人,为了拍纪录片、举办音乐会等贴进去百万美元。
但联系陈宪中并不是容易的事。陈旻在《寻找马吉影片》中写道:“沉沉黑夜,夜半惊铃,我从沉睡中猛然惊醒;然后一扫睡意,披衣起床,坐在书桌前,准备好录音笔、采访本,开始拨打国际长途。电话铃声一遍遍响着,每一次都是从头响到尾,对方都不接听。”
终于,在2018年3月14日,陈旻第一次拨通了陈宪中的电话,那天是北京时间凌晨3点。好消息是,陈宪中说“一吋盘”应该在,并且已经转成了录像带,但是由于工厂关了,仓库没有了,东西就拿出来放了,放在哪里还不清楚,但答应尽力找。
当年10月8日,邵子平告诉陈旻,“37分钟版”马吉影片的胶片——那个“一吋盘”在纽约找到了。由于时间太久,胶片存在一些污损,经过专业影像机构检测并进行数字化修复之后,2019年1月25日,陈旻的邮箱里收到了联合会第三任会长姜国镇从美国发来的120张“37分钟版”马吉影片截图,她遂转发给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张连红回复:有许多张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版本信息量更大、实证性更强,价值相当高。
赴美征集“37分钟版”
在陈旻建议下,2019年1月28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了由张连红领衔的赴美征集史料课题组,成员是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和《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编辑部负责人刘燕军。
当年4月17日,联合会会长姜国镇和该会的吴章铨与南京课题组见面,放映了“37分钟版”影像资料,课题组对其进行了分析比对。
“37分钟版”包括3部分内容:前11分22秒反映了淞沪会战后上海的情况;之后是日军占领南京前的画面,时长大约1分23秒,主要包括日机轰炸南京和南京难民逃难等;最后是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暴行,包括鼓楼医院医护人员救治受害者的影像、江南水泥厂难民营诊所内伤病员的情况,以及幸存者伍长德的镜头等。
从时长来看,“37分钟版”去除时长11分22秒的上海相关画面,去除与“17分钟版”影片重复的画面,实际反映南京的内容大约比“17分钟版”多9分钟。从场景范围来看,“37分钟版”中,马吉牧师在鼓楼医院拍摄了30余名受害者场景,有11个受害者是“17分钟版”里没有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一家惨遭杀害的画面更长,一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邻居4人同时遇害,尸横遍野的惨景长达35秒。
此外,“37分钟版”还首次出现了东京审判中的出庭证人,以及多组证词中作为重要证据的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案例动态影像。杨夏鸣介绍,“37分钟版”中出现的东京审判出庭做证的证人伍长德14秒动态影像极其珍贵,此前,内地史学界只在《拉贝日记》中看见过马吉影片的截图。
一组长达49秒、记录医院里一位颈部几乎被砍断的40岁女伤者的画面也极为珍贵。影片中,马吉在简短的镜头说明中写道:“日本士兵试图将这个女人斩首,(医生)缝合颈部肌肉,脊柱。”杨夏鸣表示,这个受害者案例在东京审判中,出现在出庭证人、金陵大学医院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法庭证言里,和作为证据提交的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金陵大学医院总务长詹姆斯·麦卡伦日记中的描述相互印证。
杨夏鸣还发现,在现存仅两三秒的战时四行仓库的极短影像资料中,未曾出现过如此仰拍四行仓库的镜头,“37分钟版”中关于战时四行仓库8秒钟的影像也是首次见到。
课题组启程之前,陈旻的朋友邵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研究学院图书馆馆员,在查阅马吉影片相关资料时发现,耶鲁大学神学院有大卫·马吉捐赠的13卷胶卷,其中涉及到南京大屠杀的有22分钟。
曾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工作的玛莎·斯茉莉,此前专门负责耶鲁南京大屠杀项目,在她的帮助下,经过约翰·马吉孙子的许可,课题组从耶鲁无偿获得了所藏全部马吉影片的拷贝。
从耶鲁带回的6个版本影像,陈旻一遍又一遍仔细看,发现大部分内容交叉重合,且画质差,只有一个两分钟的影像画面清晰。
“37分钟版”的马吉影片价值不言而喻,南京方面迫切希望“一吋盘”能够入藏。
2019年5月,陈宪中来到北京,带来了一部分联合会当年的资料以及“37分钟版”马吉影片的数字版。经过沟通,陈宪中同意将数字版拷给陈旻,陈旻将其送交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值得一提的是,陈宪中还口头允诺将“一吋盘”捐给纪念馆。
“一吋盘”入藏南京
2019年12月10日晚,联合会会长姜国镇飞抵南京,将马吉影片的胶片郑重交给陈旻,再由她转交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月13日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37分钟版”马吉影片捐赠仪式,联合会三任会长邵子平、陈宪中、姜国镇,将珍贵的“一吋盘”无偿捐出。参加捐赠仪式的还有约翰·马吉的后人克里斯·马吉、瑞克·马吉。
此外,唐德刚、杨觉勇、吴天威等已逝的联合会中坚力量的故事,也被记录在《寻找马吉影片》一书中。比如毕业于金陵大学历史系的吴天威,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任南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教授,毕生致力于日本侵华史研究,率先发动海内外爱国人士在美国建立了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陈旻说,联合会在寻找南京大屠杀铁证、守护真相和推动日本侵华史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唐德刚、杨觉勇、吴天威、陈宪中、邵子平、姜国镇、吴章铨……这一个个名字值得被历史记住,值得被我们尊敬。
作为一名记者,由一次报道任务而衍生出来的历史追寻,让陈旻有着更深的体悟:历史记忆的传承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有更丰富真切的表达方式。她说:“在追寻过程中,我们不仅找到了马吉影片‘37分钟版’胶片,更找到了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勇气、善良、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心。”(本报记者 尹晓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10日 第 07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龙广场
科技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