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频道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人文天津 和合共生——从河海文化到全球对话的城市叙事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2241
主题
72693
回复
9275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6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06
InXinjiang(69)丨德、法摄影师“论剑”新疆国际大巴扎
0/72
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厦门:百年中山路 街区变秀场
0/63
中国驻美大使:中美农业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0/40
总台记者观察丨中非携手共绘发展权新篇章
0/47
迎“开学季” 孩子健康运动遵循三原则
0/62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0/65
开启更多大陆“看见”之旅(观沧海)
0/54
上新文化盛宴、升级海河夜景,准备好了!城市展新颜喜迎上合峰会八方宾客
0/45
全国铁路暑运发送旅客破8亿人次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人文天津 和合共生——从河海文化到全球对话的城市叙事
时间:2025-8-24 18:10
0
63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这里,襟河枕海,纳百川而致远;这里,以和为贵,承底蕴而新生;这里,融聚八方,汇中外而共美——
天津,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
“河”的蜿蜒,滋润着灵动的文脉;“海”的壮阔,激荡着开放的胸襟;“和”的百态,传递着包容的温度;“合”的共生,书写着协同的篇章。
从古文化街的中华斗拱,到海河岸边的西洋建筑;从松弛乐观的市井烟火,到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从艺术盛会的雅俗共赏,到鲁班工坊的文化出海……有着万年人文史、千年文明史、六百年建城史的天津,形成了“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文化气质和城市形态。
当“河海文化”的开放包容、兼容并蓄与“上海精神”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在渤海之滨同频共鸣,天津正以独特的人文精神向世界诠释和合共生的智慧,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书写从河海文化到全球对话的城市叙事。
河海津韵 和合共生的文化源流
和合共生,作为中华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和合”智慧中藏着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深层密码。
天津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六百余载岁月流转,静观水网纵横、百川归海,将“和”的智慧与“合”的力量融汇于血脉之中,滋养出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河海文化。
“河海不仅塑造了天津的地理形态,更熔铸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赋予天津特有的文化张力。”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说,“河海文化是自然造化的奇迹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交织而成的文明长卷,从‘海退陆进’的地质演化到‘一脉入海’的水系改造,再到漕运枢纽的千年繁荣,河海的物质形态与文化意象,在天津完成了历时千年的时空整合。”
城市肌理,古今交融。
登上超300米高的“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厅俯瞰津城,老城厢的古建筑、五大道的小洋楼、现代风的摩天楼错落有致,一同勾勒出天津独具韵味的天际线。
夜色下的海河两岸,传统意蕴、异域情调与现代风格祥和相映。参加“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的各国嘉宾登上海河游船,沉浸式感受海河夜韵。他们一边享受晚风吹拂的惬意,一边用手机不停拍下这座城的美,纷纷赞叹天津自然美景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看到永乐桥上被灯光点亮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哈萨克斯坦“欧亚世界”公共基金会主席爱德华·波列塔耶夫表示:“太有创意了,跨河建设、桥轮合一,将观光与交通功能完美结合,这样的景观值得一辈子留存在记忆里。”
古文化街漫步,饶有兴致地在广东会馆听上一段京剧。在“一起看中国——和合之旅天津行”中外媒体参访活动中,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28个国家的39名外媒记者以及CGTN多语种采编人员共60余人“相约”天津。菲律宾《商业镜报》运营总监兼编辑迈克尔·韦斯利·卡巴贡登上戏台像模像样地学了几招中国功夫,深有感触:“天津这座城市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这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更蕴藏着面向未来的发展智慧。”
津门故里,沧海桑田。
在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天津贝壳堤”见证了近万年来天津的海陆变迁。
从“中国博物馆活化石”北疆博物院,到珍藏“耀世奇珍”的天津博物馆,在天津不断释放的文博文化活力中,既有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也有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百余年前,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将交通便利、融汇中西的天津作为“科考大本营”,并在此建立了拥有20余万件自然标本以及约1.4万册文献的北疆博物院,吸引各国观众参观;百余年后,中法博物馆界专家齐聚津门,延续合作,让文明对话在传承中写下新篇。
天津博物馆引自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的展览,让本土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而天津博物馆的“东方雅韵”“文明印记”展览也向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国人民呈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5000年中国看西安,1000年中国看北京,100年中国看天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在参观天津博物馆时,对解说员的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他希望,未来能把巴基斯坦的古老文化带到天津,与天津加大在文物领域的交流互动。
古今交融 传统非遗的文明互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在天津,这些古老的技艺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新生,它们跨越时空,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着充满魅力的中国故事、天津故事。
一笔点染,勾勒千年神韵;一枚盘扣,暗藏方圆天地。无论是日前举行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非遗展示现场,还是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的书法长廊,一个个微缩的东方美学空间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0余国与会嘉宾的驻足流连。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和文化的相知。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吉祥、泥人张彩塑的生动、曾氏华服的精美,不仅成为跨文化对话的纽带,更让天津非遗化作世界读懂中国的“东方窗口”。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互鉴,不断在天津写下交流新篇。
作为津派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承袭古法的基础上不断守正创新,将方寸之间的色彩转变为文明对话的鲜活载体。今年6月,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的《年画绘百态》英文版由美国华媒国际集团公司长河出版社正式发行,全书通过丰富的图像与深入的叙事,多角度展现年画艺术的全貌,以独具特色的视觉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
“上合有约 津彩非遗”2025国际青少年天津文旅行活动中,中外青少年一起深入了解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技艺传承,还拿起笔一同描绘色彩斑斓的“天津之眼”、天津站等津门地标。
“我是第一次尝试绘制杨柳青木版年画。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对我深度理解中国文化内涵非常有帮助。”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吴莫凡说。
泥塑世景,抟土有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天津泥人张彩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一代代匠人的坚守与传承,让这项古老技艺跨越时间的长河,依然生机盎然、绵延不息。
“不敢想象,泥土和颜料的混合在匠人手中居然能焕发出如此鲜活的生命力。”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际研究所副所长舍尔佐德·法伊济耶夫仔细端详着一尊孙悟空彩塑,不由感叹,“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东方哲学——关于时间、耐心与人文精神的积淀。”
“这就是在泥土中诞生的东方雕塑艺术!”今年6月,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文化之夜中,天津泥人张彩塑精彩亮相,引发不少外国友人惊呼。从精品之作“春江花月夜”到充满烟火气的“步步‘灯’高”,再到融合当代审美、创意与朝气的“哪吒”系列新作,泥人张彩塑以细腻传神的塑造力和深厚的文化表达,让观众沉浸于彩塑艺术所承载的历史沉淀与生活智慧之中,见证非遗在新时代的绚烂绽放。
凝聚智慧、焕发新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前不久参与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的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际研究所所长贾夫隆·瓦哈博夫曾感叹中乌两国在文化和其他人文领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共同的文化记忆,让两国人民找到了更多共鸣。
非遗的创新表达,不仅是技艺的创新,更是延伸至技术赋能以及产业形态的跨界融合。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武清区曹子里绢花制作技艺,近年来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采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的双引擎模式,成功将精美的绢花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这朵源自天津的“永不凋谢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
天津作为中国戏曲的“大码头”,既是京剧、评剧等传统艺术的传承重镇,又是中外文化碰撞的前沿舞台。在南开大学,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京剧,在一招一式中感知中华文化;津产评剧电影《韩玉娘》《海棠红》《包公三勘蝴蝶梦》,接连在中美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平台亮相,以电影语言让世界观众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来津参加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走进津门古建广东会馆,饶有兴致地登上百年戏台体验京剧装扮。
中西合璧 凝固建筑的浪漫表达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千姿百态的中西建筑,记录着城市的岁月变迁。这些建筑,是城市情感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亦是见证历史变迁的纪念碑。
河海共生的天津,现存历史风貌建筑877座,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既是城市的特色与韵味,也是发展的滋养和源泉。
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拥有大量名人故居,如曹禺故居、梁启超故居、李叔同故居等。近年来,天津不断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和功能,通过“保护性开发”“活化利用”等策略,使这些历史建筑焕发新生。
名人故居“活”起来——
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李叔同故居等修旧如故,延续历史肌理。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经过精心修缮,“饮冰室”书斋以全新面貌向公众重新开放,不仅尊重了传统工艺,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技术,使得梁启超书房、会客厅等空间依旧蕴含着历史的温度。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叔同之夜”,通过解谜游戏、互动等形式,吸引年轻群体。
在和平区,“洋楼+科技”已成为历史与现实融合的重要法宝。曾经的法国公议局旧址如今成为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用科技手段讲述文物故事,古典建筑之美与数字艺术交相辉映。
古老街巷“潮”起来——
拥有百年历史的和平路商业街是近代天津繁华的见证,如今也在文化赋能中不断迸发新活力。在和平路与滨江道交会处,话剧《日出》实景上演。这部广为人知的经典,正是戏剧大师曹禺从位于此地的惠中饭店及各色人等身上获取灵感创作而成。当“陈白露”“方达生”在他们的“诞生地”与当代观众对话,人们跨越百年回味天津往事与风土人情。在意式风情区,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的优美唱腔从马可波罗广场角楼阳台传来,徜徉于意式建筑群,耳边是欢快的《饮酒歌》,如此契合场景的文艺演出,给街区再添浪漫与生机。
工业遗存“靓”起来——
卸下曾经的轰鸣,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华丽转身为“津一·PARK”文化聚落,红色砖墙、挑高厂房与林荫步道相映,工业风咖啡馆、月湾公园、潮流市集带来全新休闲体验。这里不仅承载着天津的工业历史记忆,更融入了智能科技、工业设计与文商旅的多元业态,成为天津工业遗存城市更新的新典范,以“都市产业公园”的新身份,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当一处处承古拓今的文化地标点亮天津的大街小巷,一个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
拥抱世界 美丽天津的“和合”乐章
溯六百载河脉文踪,瞰渤海湾云帆竞渡。从三岔河口的历史回响,到奔流入海的广阔天地,天津正以开放之姿向世界敞开怀抱,谱写一曲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共振的“和合”乐章。
在天津,一系列兼具心意与新意的文旅项目,为中外游客的旅程增添浪漫意趣。
漫步古文化街,众多“老字号”鳞次栉比,各式“新内容”异彩纷呈。“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里,通过5D影院、模拟操作等体验,展现从漕运到海港的时代变迁以及现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魅力。以《潞河督运图》为背景打造的潞河督运巷,不仅再现了昔日的百业兴旺,还把古文化街和鼓楼这两个城市地标串联起来。既传统又现代的文旅体验,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走在海河畔,“桥边音乐汇”自去年春天以来已上演近150场。既有国粹京剧的悠扬韵致,也有西洋交响的恢弘乐章。人们伴着动人旋律,“桥”见海河之美,邂逅城市之“津”彩。新近开通的“相声巴士”广受欢迎,满载欢声笑语,穿梭于城市文化地标之间。
中西交汇,南北交融,天津由此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形态。昔日,南北名角纷至沓来“闯码头”;如今,汇聚中外精华的天津音乐节、天津戏剧节,正以一场场艺术盛宴,彰显“戏聚天津”的璀璨风采。
2024年全年“文惠卡”推出11453场演出,2025年上半年已举办约7000场。话剧《大饭店》《俗世奇人》、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交响乐《长城》等“津品”力作浸润心灵、广受赞誉。雅俗共赏、门类丰富的演艺文化,正在天津焕发着蓬勃生机,生生不息。
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津启动,通过“河海津韵”“津非昔比”“天下一家”三个篇章,多维立体展现独树一帜的津派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在微话剧《不止建筑》中,观众跟随演员走进梁启超故居,在“少年强则国强”振聋发聩的疾呼中,感悟他“一生爱国,矢志救国”的情怀;伴着《送别》的熟悉旋律,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回顾融贯中西的艺术巨匠跌宕传奇的人生故事;在曹禺故居旁的剧场里重温《雷雨》,品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如何将中西戏剧写作技法熔于一炉。
“天津峰会,各国共聚一堂”“当好东道主,共展新形象”“同心协力迎上合,天津美名扬”……在群口相声《天下一家》中,不同肤色、国家、行业的外籍友人各展所长,分享自己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为即将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献上祝愿。来自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的巴基斯坦学生乌马尔表示:“现在我已经深深爱上中国文化,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巴基斯坦青年来到中国,体验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先进技术,为促进中巴青年交流添砖加瓦。”
从河海相拥的文脉深处走来,向文明互鉴的广阔天地走去,人文天津的故事始终在和合共生中流转,以海纳百川、多元包容的津派文化,面朝大海、拥抱世界。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龙广场
菲律宾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