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自在自为”的宪法效力

时间:2025-9-8 10:17 0 5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载于《世界日报》)

针对副总统萨拉弹劾案,最高法院在裁决中援引“ex proprio vigore”的理念,凸显出宪法规范的内在效力,即宪法条文本身“凭自身力量”(ex proprio vigore)即可生效,并对所有国家机关产生拘束力,而不必再依赖国会或行政部门的补充性确认。

这一立场对于菲律宾政治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传统上,弹劾程序极易沦为多数派政治的工具,国会常以“程序性”或“政治性”理由拖延甚至阻断对高层官员的问责。但最高法院此次裁决明确表达:宪法所规定的弹劾程序及其限制条件,乃属宪法自足的规范体系,毋庸再经政治部门的额外诠释或授权。换言之,宪法规则的效力“ex proprio vigore” 已经充分,任何试图绕过或曲解宪法条文的做法都将被视为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前总统法律顾问 Salvador Panelo 在其专栏中为最高法院的决定辩护时,强调了司法机关的“至高解释权”。他认为批评者所指控的“司法越权”并不存在,因为最高法院仅是确认宪法条款的自动效力,而非创设新规范。 Panelo 的论述实际上正是“ex proprio vigore”法理的政治化表达:即宪法不是国会多数的工具,也不是行政部门的附庸,而是一部自足的最高法律,能够自行运行并直接产生效力。

然而,Panelo 的辩护虽然在法理层面合理,却带有明显的政治意涵。一方面,他以此论证最高法院的正当性,强化了司法作为制度守门人的角色;另一方面,他也试图将最高法院的裁决置于“维护法治”的高度,以削弱外界对于司法过度介入政治争议的批评。换言之,Panelo 借助“ex proprio vigore”的概念,不仅是在谈宪法法理,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宪政秩序的叙事战:司法独立与宪法至上的叙事,对抗“司法干政”与“政治化法庭”的指控。

总结来看,最高法院此次判决凸显了“ex proprio vigore”在菲律宾法制中的现实意义:宪法不需要外部机关赋权,它本身即是权威的来源。而 Panelo 的辩护,虽然带有政治算计,但在法理层面正好呼应了这一点。对于菲律宾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副总统弹劾案的争议,更是对“宪法能否凭自身力量维护体制合法性”的一次关键测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