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音乐为媒,让世界听见中国

时间:2025-10-24 08:22 0 7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5月25日,中国爱乐乐团成立25周年庆典音乐会现场。

中国爱乐乐团供图

在北京西直门外,邻近北展剧场的一条安静小巷里,坐落着中国爱乐乐团的办公地。说这里是“蜗居”并不夸张——空间不大,设施也已有些年头。然而,当你走进略显局促的楼道和排练厅,立刻会被满墙的照片所震撼: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大厅、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等世界顶级音乐殿堂演出的辉煌瞬间;乐团的艺术家们与格纳迪·罗日杰特文斯基、吉里·贝洛拉维克、普拉西多·多明戈、赵季平、郎朗等世界级音乐大师合作交流的场景。

今年是中国爱乐乐团成立25周年。这支创建于世纪之交的乐团,承载着“中国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使命,不仅成为中国音乐艺术的标杆,更以音乐为桥,扮演着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化使者角色。乐团党委书记张晨晓将这25年的历程,归结为国家文化发展的必然与一代代卓越音乐人事业心的坚守。

以世界语言展现中国自信

“很多人问,你们一个中国的乐团,为什么经常演奏西方古典交响乐?在深入了解这个团的使命和定位后,我想说,当中国的乐团能够用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将世界经典演绎出最高水平时,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张晨晓的这番话,精准地概括了中国爱乐乐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立足点。

交响乐经过数百年发展,已成为世界语言。但在中国爱乐乐团的实践中,对这种语言的运用已超越简单的“拿来”或模仿。张晨晓认为,乐团的发展,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讲究在‘和合包容’中展现主体性和创新性,如同乐团百余位艺术家在指挥的精妙统筹下发出和谐之声,音随时转,美美与共。”

这种文化底色,让中国爱乐在演绎西方经典时,总能注入独特的理解,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也常常能碰撞出火花。近年来,多位国际指挥大师来到北京与乐团合作,都对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年近80岁的奥地利指挥家古斯塔夫·库恩今年来华再次指挥中国爱乐,同台演奏理查·瓦格纳的歌剧名曲,他多次由衷赞叹乐团对瓦格纳作品的精彩诠释。

自建团以来,中国爱乐的足迹遍布世界主流音乐厅。“很多外国观众和同行都很惊奇,中国的乐团居然能将他们文化中那些复杂深奥的曲目演绎得如此美妙动人。这种直接的艺术震撼,胜过千言万语,赢得了他们的敬重。”张晨晓说,通过音乐,乐团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音乐才华,更传递了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胸怀。

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爱乐也致力于“请进来”,不仅邀约诸多国际名家参演乐团每年举办的音乐季,也在中国主办的多边音乐活动中加强交流。今年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中国爱乐担纲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音乐会演出,陆续演奏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勃拉姆斯,以及当代中国青年作曲家的大部头作品,以管弦乐这一通用语言展现中国文化包容多元的魅力。

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和驻团作曲家邹野与乐团成员一起,从策划、编配到指挥、演奏,将《红旗颂》《茉莉花》《北京喜讯到边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充满中国文化意蕴的经典演绎得鲜活可感,常演常新,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

奏响民心相通的乐章

如果说演绎各类经典是磨砺乐团“内功”的途径,那么在国家重大外交和文化活动中担纲演奏,则是中国爱乐“内功外化”的重要场景。

今年7月,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上,中国爱乐承担了一场特殊且极具挑战的音乐会。“当时的一项任务是为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演奏各自国家的一首乐曲,并将其融合成行云流水的完整作品。”张晨晓坦言,其中最难的并非演奏,而是前期的选曲和编创。“选哪首曲子,不能主观臆断,必须反复沟通,得到对方国家的认可。而很多曲目原本没有管弦乐的曲谱,需要我们的作曲家和艺术总监与各方反复确定,并在极短时间内,将其编配成适合大乐团演奏的曲谱,这很考验乐团的综合能力。”

当晚的演出效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当音乐会进行到某个国家的曲目时,该国代表们就激动地全体起立,欢呼鼓掌。“现场此起彼伏的掌声也仿佛成了一部交响乐。”张晨晓动情地说,“音乐的奇妙就在于此,它超越语言,直接勾连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这种‘直给’的力量,无须翻译,直入人心。那一刻,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民心相通’。”

承担类似的重要使命还有多次,不胜枚举。今年国庆节前,乐团承担了中国侨联“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的演出任务,音乐会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播出,海内外浏览量过亿。“我们精心编排,倾情演绎,既有《红旗颂》《黄河大合唱》等中华音乐经典,也有《天鹅湖组曲》等世界名曲。”张晨晓介绍,《天鹅湖组曲》本身就是融合了西班牙、意大利等多国舞蹈风格的艺术“万花筒”,这和中国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形成了呼应。

在不久前举办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爱乐乐团用弦乐四重奏演奏国际名曲《爱的礼赞》和中国名曲《情深谊长》,为庄重的会议铺垫了友好、祥和的氛围。

数字化赋能乐团新发展

中国爱乐乐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乐团。这支乐团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基因底色。

中国爱乐乐团将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张晨晓介绍,乐团正在积极探索“数字音乐厅”的建设。“这应该成为音乐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常态。”他希望能借鉴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世界名团的经验,将乐团的精彩演出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传播,成为可与世界分享的文化资产,未来借助8K等新视听技术,让场外观众也能如临其境地欣赏到艺术家们鲜活生动的表演,把交响乐的普及向更广阔的时空拓展。

不久后,乐团将迁入位于北京朝阳区三里屯的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这座由知名建筑师马岩松设计、外观如莲如玉的中式建筑,毗连北京工人体育场,毗邻各国外交使团驻地。张晨晓对此充满期待:“新音乐厅的建成,将实现‘厅团一体’,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打造全新的基座。它为我们以交响乐联接内外、沟通世界扩大了空间,有望成为世界顶级乐团和艺术家来华交流的打卡地和首都文化新地标。”(苗春 马玉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4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