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车企为何纷纷造“大车”

时间:2025-11-12 10:40 0 4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蔚来乐道L90生产线。张大岗摄(人民视觉)




吉利汽车推出的最新大型SUV吉利银河战舰。王初摄(人民视觉)




造“大车”正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热潮。从理想i8到蔚来ES8、乐道L90,一批车长超过5米的“大车”密集涌现,并收获积极的市场反响。
这一现象背后,有中国汽车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家庭规模扩大以及增换购需求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车辆的空间、舒适性与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中国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提供了支撑,不断突破的创新技术成为驱动。
车企纷纷布局“大车”,这一趋势能否持续?车是否会越造越大?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款家用“大车”尺寸接近商务车
近期,一批车长超过5米的“大车”陆续上市。9月20日,蔚来全新ES8正式上市,拥有5280毫米超长车身、3130毫米轴距以及超大储物空间,坐满6人的情况下仍具备777升的装载能力。9月17日,吉利银河M9上市,长宽高为5205×1999×1800毫米、轴距3030毫米,定位大型SUV,拥有88.3%超大“得房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C级SUV销量同比增速为26.5%。而今年8月,C级SUV销量为8.7万辆,同比增长51.6%。
如何界定“大车”?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产品与技术战略部部长陈川对本报记者表示,基于中国市场产品定位,产品参数方面,“大车”通常满足“5326”基本特征,也就是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车宽超过2米、座位数超过6座的车型。产品体验方面,“大车”需要满足生活场景的延伸需求,满足更高的生活品质追求和全家出行体验需求,创造出更好的用车体验。
车长超5米,是啥概念?以城市里标准的侧方位停车位为例,这些车位长度一般在5米到5.5米之间。当一辆5米多的“大车”停进车位,车头车尾往往得紧贴停车线,部分路段和停车场甚至超出车位划线范围。
跟以前的主流车型对比,现在的“大车”大了多少?据了解,普通家用轿车多年来是市场主流,如大众帕萨特长宽高为4948×1836×1469毫米、轴距2871毫米。近两年,大型SUV车型更多、销售更旺。这些新款“大车”,如蔚来ET7长宽高达到了5101×1987×1509毫米、轴距3060毫米,车长比大众帕萨特增加了153毫米,轴距增加了189毫米。这种大型SUV,已经与常见的商务车型相似,如别克GL8长宽高为5219×1878×1807毫米、轴距3088毫米。
“大车”的受众是谁?陈川说,从用户画像看,大型SUV的目标群体特征鲜明:目标用户主要为35—45岁已婚有孩的中产男性,且与父母同住比例较高;家庭年收入较高,以企业高管和私营企业主为主,他们珍视家庭幸福,追求更高生活品质,需要一款满足全家人舒适出行、长途旅行等多元化场景需求的汽车产品,大型SUV恰好满足这类群体的切实需求。
北京市民李先生向记者表示,他正考虑换购一辆大车。“家里那辆轿车已经不够用了。孩子大了,全家出游越来越多。一旦带上双方父母,一辆车坐不下,开两辆车又不方便,成本也高。”他说,看到市场上大型SUV选择日益丰富,他感觉“是时候换辆大车了”。
供需两端共同带动“大车”热潮
车企为何热衷造“大车”?这是供需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侧,是消费升级与家庭结构变迁的刚性拉动。
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是基础。陈川分析,随着居民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对车辆空间、品质的要求水涨船高。
家庭结构变化是直接驱动力。二孩、三孩政策相继放开,多人口家庭增多,能够容纳全家出行的6座、7座车型从“可选”变成不少家庭的“刚需”。
同时,汽车市场进入了以增换购为主的阶段,消费者再次购车时,更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配置更高、能提升生活品质的车型。
“老二出生后,原来的5座车变得非常拥挤,6座车就成了‘刚需’。”二孩家庭的江苏车主陈先生说,换购“大车”不仅是为了满足全家出行的空间需求,更希望提升生活品质。例如,他选的这款大型SUV在坐满全家人的情况下,后备箱依然能容纳婴儿车、行李箱、露营装备等,不必在“坐人”和“载物”之间取舍。众多5米以上的“大车”精准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家庭出行、舒适驾乘以及高性价比的需求。
——供给侧,是技术突破与产业基础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推出的“大车”以新能源汽车居多。陈川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完善、技术成熟,新能源大型车能够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提升出行体验。中国本土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形成的技术领先优势,有效破解了大型车辆高使用成本的传统瓶颈,并以全新的驾乘体验和应用场景,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
对车企而言,造“大车”也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陈川认为,“大车”的高利润率首先得益于定价溢价能力强。例如,大型SUV售价普遍在30万元以上,部分车型更是定价40万至50万元,溢价空间较大。其次是成本可控性高,“大车”虽尺寸有所增加,但成本增幅远低于售价增幅。最后是消费者心理溢价接受度高,许多中国消费者“以大为美”的购车心理使车企在定价上拥有更大主导权。此外,将大型SUV作为旗舰产品,也有利于车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实现价值突破。
“综合以上因素,大型SUV市场的增长是全球性趋势,但在我国市场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增长态势。”陈川表示。
车位规划、车道使用产生新问题
大车有大的好,也有大的不便。
“立体停车库停不进去了,很多车只能停在过道”“划线车位太挤了,有的车就干脆一辆车占两个车位”,采访中,有车主反馈,大车造成的困扰也不少,特别是在停车方面。
北京车主孙先生新换了一台6座的中大型SUV。刚提车没多久,他对车辆的操控和尺寸还不熟悉,他家小区的车位又不够宽敞,有时候停车需要倒好几次才能停进去。
车越造越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公共资源的挤压。有多位车主表示,现在商场和小区地库里,当两侧或前后停满“大车”后,十分不好停车,有些车位基本等于废掉了。
中国大城市人口密集,停车位普遍紧张。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前些年不少商场和小区建造了立体停车库,提供机械车位。然而,随着车越造越大,许多机械车位由于尺寸不够被闲置起来。
以北京为例。北京大多数机械车位建成于2020年之前,相对于近两年流行的大型车,普遍存在宽度较窄的问题。2021年,考虑到新能源车等车辆类型的发展,北京市交通委组织修订了《机械式停车场(库)工程建设规范》,大型乘用车组别尺寸增加至5×1.9×1.55米,载重增至2吨,并增加了大型乘用车(高)组别,高度增至2.05米。同时,要求大型及以上组别停车位数量不少于2/3。然而,对于车长超5米的“大车”而言,这样的车位依然有点小。
还有居民反映,“大车”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空间。例如,车辆停靠超出车位,使车道变窄,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大车”在窄路上会车困难,易引发拥堵。
采访中,有关专家表示,车越造越大,的确会对道路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同时,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泊车等功能已经能够帮助车辆在标准车位内实现更紧凑的停靠,甚至完成远程召唤,正逐步缓解因车辆尺寸带来的停车难题。
陈川认为,未来应通过更智慧的城市车位规划、更灵活的停车价格调控以及加强规范停车的宣传引导等组合措施,系统性地推动改善这一问题。既要满足居民对更宽敞车内空间的向往,也要保障城市运行的高效、公平与有序。
车企造“大车”的热潮还在延续。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大”要有一定的限度和标准,面对市场机遇与挑战,车企要从“尺寸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满足消费者的品质出行需求。而作为消费者,也可在选购车辆时,更多地从实际需求出发,更多关注车辆的实际空间利用率和驾驶灵活性,而非一味追求更大的空间。(本报记者 徐佩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12日 第 11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