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南洋“花木兰”,拳拳中国心(寻访)

时间:2025-11-19 22:26 0 4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广东台山,华侨文化博物馆。一张泛黄的照片,定格着一张略带腼腆的笑脸。这位穿着护士服的年轻姑娘,大大的眼睛,嘴角抿着,头上别着发卡。谁又能想到,这张青涩笑脸的主人,曾是一名女扮男装、支援抗日的“花木兰”?
她的名字叫李月美,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以下简称“南侨机工”)的一员。
李月美的父亲李荣基1910年去南洋谋生,定居今马来西亚槟城,为当地华侨华人看病。生于1918年的李月美,在参加抗战之前,并没有回过国。对她这样的“侨二代”来说,祖国的样子就是家乡的样子,而家乡的样子来自老一辈人的讲述。那里有连绵不断的山脉,有一望无际的稻田,还有清幽幽的都斛河。
李月美搂着阿爸的脖子问,什么时候回唐山(彼时华人对中国的称谓)?阿爸总是点点头,又摇摇头,没有确定的答复。曾经,李月美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再等等呗!到后来,听闻日军接连不断地扩大侵华战争,几乎占领了中国沿海的全部港口,连家乡人眼巴巴盼望的银信也无法寄出了,李月美才真正感受到了惊惧。
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上海沦陷……李月美心想,生为中国人,难道连脑海里萦绕的那一点点寄托和念想,也不能保全了吗?从今往后,真的要身若飘蓬无所依?
陈嘉庚先生倡建南侨机工,征募懂驾驶、会修车的华侨青年回国服务。这个消息,为苦闷的李月美指明了一条通往祖国的路——遥远、陌生但又亲切,她魂牵梦绕的祖国!
李月美家里有车。开车,她早就会了。她信心满满跑到报名处,却吃了闭门羹:南侨机工只招男的。垂头丧气回了家,遇到也要去报名的弟弟李锦容,李月美灵机一动:男女之别,不就在于头发和衣着吗?她请弟弟帮忙把头发剪掉,借穿弟弟的衣服,换一个报名点再去报名,就这样通过了。
1939年的这天,晨曦未露,一艘轮船离开槟城港口。甲板上的李月美一副男子模样,紧握栏杆,望着逐渐模糊的家园轮廓,眼中有不舍,更有坚定。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告别南洋》回响在她心中:“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再会吧,南洋!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
李月美、李锦容这批热血青年几经辗转来到国内,经由滇缅公路运送各地华侨捐赠的抗战物资。战云笼罩的滇缅公路,与李月美熟悉的街区道路全然不同。那是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一环接一环的盘山道、崖壁上开凿出来的单行道,驾驶者每一秒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稍不小心就可能撞向山崖或者坠落深谷。为了防备日机轰炸,夜行不能开灯,后车紧跟前车,月光里全凭声音和感觉摸索前进。卡车的方向盘没有助力,遇到窄路缓慢通过时,转动方向盘如同推磨一般吃力,几个转弯下来,满身都是汗水。李月美忍不住伸手解衣扣,刚解开两粒扣子,忽然想起自己可是个“男的”,马上又把扣子系回去。别人可以去河边畅快淋漓洗个澡,可是李月美不能。无论白天夜晚,她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仿佛天生不出汗也不怕热。就这样,她一边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性别,一边驾驶卡车支援前线,成为滇缅公路上最勇敢的司机之一。
1940年的一天,李月美再一次驾车出征,行驶在险峻的滇缅公路上。在一个急转弯处,李月美的车轮打滑,引发车辆侧翻,驾驶室严重变形,李月美和副驾被紧紧卡在车厢里。后面车辆的司机救出了浑身是血的二人,送他们到医院抢救,这才发现李月美原来是女儿身。身份暴露了,怎么办?返回槟城吧,祖国还在受难。留下吧,不能再开车运送物资了。她陷入两难之境。
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她遇见一位大腿被弹片炸伤的战士,送进医院时鲜血淋漓,已经昏死过去。她心里很是难过,以为这个战士很可能醒不过来。没想到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这位战士不但很快康复,而且还重返前线。李月美心头一动:驾驶卡车运送抗战物资是救国,医治伤者同样也是救国呀!她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多少会些护理技术。于是她就地转行,穿上白衣戴上白帽,在战地医院做护士。
也因了这段奇缘,李月美和救人的司机结为夫妇,这位司机便是杨维铨,一位籍贯海南、从苏门答腊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
谁也没想到,在滇缅公路上驰骋的南侨机工之中,居然还有一位女司机。这一传奇故事被报道,一时传为佳话。中国政府给李月美颁发嘉奖状,何香凝女士特书“巾帼英雄”赠予李月美作为纪念。
时光荏苒。如今,李月美之子杨善中也已年近七旬。专程从瑞士回来寻访祖地的他,健步行走在台山都斛镇横岗山村的巷道里。祖宅所在的巷子还是那么窄小,巷子尽头的那堵残墙依旧矗立着。回想起来,距离外祖父离开这里已经115年,距离母亲去世已经57年。这些年,杨善中沿着母亲的足迹,先后到了槟城、广东、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全程走了滇缅公路,从祖地出发再回到祖地,祖孙三代的人生旅程实现一个回环。
旅居在外的杨善中牢牢记得母亲说过的一句话:身为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总要装一颗中国心在里面,否则便如雨打之萍,四海飘零,无所归依。杨善中和哥哥都在海外出生,母亲给他们取名“善国”“善中”,就是让下一代不论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中国。(刘利元)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20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