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观众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国际会客厅”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及推广论坛上,中外电影人交流。主办方供图
北京市场项目创投终审路演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京的4月,春意正浓。4月18日至26日,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成功举办,中外嘉宾和影迷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
全民共赏,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年。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北影节是影迷的节日。本届北影节遴选近300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在京津冀地区33家影院放映约900场次,以飨观众。
4月22日18时,记者来到北京英皇电影城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看到不少中外观众正在进场或等候观看《神女》《女导先驱路漫漫》《哆啦A梦:大熊的绘画奇遇记》等北影节展映影片。据介绍,这家影院在本届北影节期间共展映60部中外电影。
与往年不同的是,影迷今年看完北影节电影,一定要留好票根。“中国电影消费年”在本届北影节期间启动,首站活动“北京电影生活节”推出一系列惠民活动:4月18日至5月18日,影迷持票根可在包括北影节主会场朗园Station在内的全城多个核心商圈、30家商场、约600家商户解锁专属优惠,包括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场所。
这一做法不但可以拉动电影市场,也着力带动消费增长;是在回馈观众,也是在吸引观众。
“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的热忱有多高,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有论坛嘉宾这样说。在本届北影节的一系列论坛上,中外电影界人士都希望在长短剧集、短视频、游戏等不断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当下,还能吸引观众进影院。
今年春节档开始爆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迄今在全球热度未减。本届北影节举办的该片破亿手绘海报展,火爆程度超出预期,大量观众不得不分批、分场次观展。与“哪吒”带来的热潮相呼应,电影人得出另一个认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和创新能力有多高,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
眼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既热气腾腾、活力满满,也存在起伏。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说:“只靠几个档期、几部爆款电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释放电影消费潜力,让中国电影群星闪耀,在全民共赏的基础上实现圈层共鸣。”
科技领航,探索光影体验
本届北影节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办科技单元,是电影节推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实践。活动汇聚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佳作,涵盖自然环境、航空航天、奇幻动画等主题,在全国22家科普场馆同步展映。
4月21日下午,国产野生动物电影《马到成功》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办了一场宣讲会。影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前沿技术手段,抒写全球四大洲6种马的生命史诗。8K超高清镜头呈现出北美野马风暴中驰骋、蒙古马耐力赛蹄卷烟尘等视觉奇观,也传达出万物有灵的东方哲思。影片借中国科技馆新馆巨幕影院的超宽画幅和环绕音效,让观众收获颇为震撼的视听体验。
在科技单元,由23家展商组成的电影市集不但是行业交流的热点,一些新产品、新技术也令影迷大开眼界。如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微晶3D LED沉浸式系统,体验者佩戴上偏光3D眼镜,屏幕上的2D电影即刻呈现出超强立体效果,动物、人物、运输工具等迎面扑来,让体验者连连赞叹国产高科技产品的魅力。据这一展位的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产品耗时5年自主研发,已服务于航天、医疗、展览、教育等许多领域。
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科技发展相生相伴、携手共进。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电影创作和观影体验发生深刻变革。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说:“中国电影已经正式驶入科技引领快车道,北京正成为全球影视科技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在本届北影节,科技实现强力渗透。除了科技单元,还有技术论坛暨“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AIGC电影单元、集中展映VR作品的“无界∞沉浸单元”以及“跨界融合·共筑科学电影新生态”主题沙龙等。许多论坛上,科技是嘉宾发言时最常提及的主题之一。中外电影人都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不能取代人类,但也指出,人工智能已经给电影生产带来降本增效提质的效果,并促使电影投资、制作门槛逐渐降低。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表示:“AI会带来电影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年轻人获得更多拍片机会。”他近来监制的一部电影已经使用人工智能,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多元相融,搭建交流平台
“美美与共”是北影节的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本届北影节在这方面留下一个个难忘的镜头——
4月19日至21日举办的“国际会客厅”活动高朋满座,汇聚全球超过300家影企,包括20多家中方企业和机构,聚集亚欧北美企业代表以及世界各大电影节选片人,覆盖创作、发行、技术等产业链。活动期间累计促成近240场会议,海内外影人面对面沟通交流。
在4月20日举办的“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突出贡献”荣誉表彰活动上,一批近年来为中国电影“出海”作出贡献的中外企业获表彰。其中,秘鲁家族企业Film Stars公司的阿伦·卡普尔先生一家三口获颁证书。他们一家始终保持对中国电影的炽热情感,在秘鲁培育了一批对中国电影怀有浓厚兴趣的观众。
4月23日,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新闻发布会在朗园Station举行,宣布本届电影节由国家电影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将于6月23日至27日在重庆永川举办。这是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时隔7年后再度在中国举办。以重庆市市花山茶花为主要设计元素的电影节LOGO、奖杯等,象征着由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人共同抒写、凝聚的生命之花、文明之花、未来之花。
4月26日晚,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在闭幕式上揭晓。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等4项大奖。本届“天坛奖”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影片报名,最终15部影片入围。这些中外电影,既是北影节吸引力、号召力的有力证明,也是中国与世界电影交流合作的桥梁。
合作还体现在电影发行领域。据统计,国产片影史票房前20名中,有19部进行了海外发行。尤其是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中有4部有海外发行计划,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迄今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海外票房总计超6100万美元,取得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最好成绩。
海外发行商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中国电影推向海外?与会嘉宾一致表示,中国电影类型丰富,他们在选片时并不拘泥于特定类型,而是更看重影片的品质和故事。新加坡MM2娱乐公司北亚区总经理王佩娴说:“类型不是重点,关键是影片有没有一个能跨语言、跨文化打动人的好故事。”法国Heylight Pictures合伙人聂博睿透露,他们在发行“封神”系列电影时重构了预告片的叙事逻辑,将故事重点从“封神”体系转向人物情感线,以符合法国观众的接受习惯。
“天坛奖”评委、英国导演大卫·叶茨表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关键在于体现中国电影的独特之处。他认为,一些中国电影的想象力和拍摄规模令人惊叹,应该坚守这种独特性,同时还要关注共通的人性,“电影体现的爱恨、乐观、向上等,都是人类共有的精神特质,一定要尊重并坚守它们,作为跨越文化隔阂的桥梁”。
扶助青年,激发未来力量
青年是电影的未来。本届北影节设立“注目未来”单元、电影项目创投、短片单元等,为更多青年人被看见、被发现、被理解提供机会。
在项目创投终审路演环节,从507个项目中甄选出的20多个项目代表依次登台,展示项目的创意。本届创投评委会主席陈思诚近年来十分注重对新生代电影人的选拔与扶持。他关注每个项目的进度和需求,表示将为多部影片的后期制作提供帮助。评委饶晓志也表示可以提供剧场,鼓励一些创作者先将作品排成话剧,进行跨界探索,看能否带来新灵感。
还有更多电影前辈和机构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希望每一颗种子,都能破土抽芽——
本届北影节邀请中外著名电影人举办大师班,分享专业见解和创作心得,为青年电影人提供学习机会;
本届北影节新添电影美术、摄影、表演三大公开课,让北影节既是电影殿堂,也是电影学堂;
中国电影基金会新媒体影视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揭牌,开启新媒体影视人才培育新征程;
短片单元ReelFocus新血影像计划鼓励年轻人的影像表达,助力青年影人成长;
“最受期待青年导演作品”推荐盛典汇集9部备受期待的青年导演作品,展现青年导演们的创作潜力;
“注目未来”单元致力于为全球青年电影人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增进各国青年电影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朗园Station一片安静的区域,有一个历届北影节摄影展。摄影师们用镜头镌刻时光,为走过15届的北影节留下一个个属于它自己的珍贵瞬间。如果串联起这些镜头,那也会是一部精彩的影片。15年来,北影节以银幕为窗,映照世界电影的多元风貌;以创新为笔,书写行业发展的时代答卷;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见证无数光影梦想在此启航……(本报记者 苗 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2日 第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