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Hi财经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5-5-6 21:59 0 3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什么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海外网了解到,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整合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形成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从而革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精准、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力。
如今,多地各出奇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比如,在山东,农业遥感监测应用系统借助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的力量,将原本需人工调查数月的全省小麦、玉米长势监测工作转化为自动化流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赵自超副研究员向人民日报海外网介绍,该技术犹如为农业装上了“天眼”,监测效率提升了50%以上,为现代农业的高效、精准监测与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在浙江,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有序作业,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在四川,农户操作植保无人机为油菜精准施肥。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相关企业显身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新希望集团通过与高校合作,成功将玉米中的蛋白含量从8%提升至12%;联合培育的“中新鸭”打破了国外对肉鸭核心种源的垄断。哈尔滨苗生壮农业科技公司的垂直立体自动换位种植模式,能在转动过程中确保采光、温度与浇水的均匀性,大幅提升蔬菜品质。芜湖快螳螂智能设备公司推出的打药机械狗,将冷雾机与机械狗相结合,不仅节水,还能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4月20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人们在观看先进种植模式展示。新华社记者徐速绘 摄

中国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发展成果吸引外媒关注。孟加拉联合新闻社报道称,中国正利用人工智能改变农业,特别是智能育种领域,为高产、适应气候的超级作物培育奠定基础,这些作物或将重塑全球粮食安全格局。俄罗斯自由媒体网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变整个农业产业面貌。乌兹别克斯坦日报新闻网强调,中国棉花种植技术的引进,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领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新技术成本高、推广难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战。”赵自超建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发力、农民参与”的协同机制,确保科技创新真正惠及农业生产一线。通过多方协同发力,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在田间地头扎下根,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建议,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需推进颠覆性农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深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新服务。
刘永好认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要破解种源难题;其次要强化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应用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最后要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教育链。(海外网 钟薇依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