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教育之新,存乎本心

时间:2025-5-15 09:12 0 3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不久前,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去了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在临河区第九小学见到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场景。

图书阅览室里没有摆放方正的桌椅,而是特别设计的回环式阅读区,同学们可以舒适地坐在书海中,随意取阅。这里不怕丢书,不怕书被翻坏,完全相信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出了阅览室,教学楼每一层都有一个读书间,每个班都有一个读书角,每个教室墙上都有同学们的读后感……这所学校给人的感受是,为了方便同学们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已经“见缝插针”“无所不用其极”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与五年级交流时,有同学竟能问出“《三国演义》哪个版本更好”“正史和野史分别有什么价值”这样的高阶问题。

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得益于该校践行多年的新教育理念。校方介绍,新教育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指导该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呈现出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最佳状态。

当我们把目光从黄河“几字弯”的顶端挪开,顺着新教育的实践版图,投向江苏苏州教育界,会发现诸多类似的学习场景。当初新教育理念刚在这里铺开时,不少人心里犯嘀咕:不搞题海战术,整天琢磨个性发展,考试成绩能好看?可无论是苏州新教育学校、亭林小学,还是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九小学,都是当地教育水平位居前列、学生成绩高扬的代表性中小学。

这事儿听着难以置信,却暗合了老祖宗的智慧——明代大儒王阳明早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让孩子们顺着性子学,少加约束,反倒能成事。

在苏州新教育学校“苏新窝窝”心理咨询室,一个个大本子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测评。从中可以随时把握学生们的情绪、感情波动,及时发现焦虑、烦躁问题,以求适时处理。这是在新的形势下,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举措。

说到底,新教育并没有提出什么高深秘诀,更没有颠覆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孔子弟子三千,成就各异,不外乎“因材施教”四字。新教育的践行者不过是把这朴素的道理,放在当下重新焐热。这正是教育家朱永新常说的:“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正是新教育人要努力做的事。”就像阳澄湖养蟹人说的:“你越急着给蟹苗喂激素,它越给你长水膘;顺着潮汛自然长,膏黄才厚实。”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新教育试点校拿出的成绩单,既不比刷题机器晦暗,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还更加亮眼。不说别的,新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学生,眼中光彩之熠熠,就值得教育者深思。

站在江苏同里古镇的石桥上,看游船划过千年流水。岸边茶馆里,来此游学的学生正给外国游客讲述江南史话。忽然觉得,教育本该如此:不是把活水抽进水泥池子,而是开渠引水,让每朵浪花都能找到入海的路径。20多年的新教育探索,或许就在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当教育回归本心时,分数与成长、传统与现代、应试与素质这些看似对立的事物,终会像昆曲的水磨腔,在时光里融成一脉清音,音符中分明飘来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暮春时节,春暖花开,师生们到沂水中沐浴,再到舞雩台上吹风,伴着和煦的春风唱歌,兴尽而归。孔子说,这个想法真好啊。

育人之道,尽在其中。(熊 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15日 第 09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