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行走江河看中国 | 在三峡,感受国之重器的青春脉动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6442
主题
156459
回复
182955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1
东西问丨欧阳安:为何说中国主动参与塑造了全球化?
0/51
东西问丨张松林:唐青花“青白美学”何以成为跨文明对话的视觉语言?
0/51
嫦娥六号月壤发现罕见陨石撞击残留 刷新太阳系物质迁移理论
0/51
外媒聚焦四中全会:彰显中国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0/47
美方威胁进一步限制对华出口飞机零部件 外交部回应
0/58
荷兰出现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
0/61
巴黎检方称卢浮宫被盗珠宝价值约8800万欧元
0/58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 新内阁名单公布
0/33
电视剧《红石榴餐厅》央视开播,为何被称为“美食版《我的阿勒泰》”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行走江河看中国 | 在三峡,感受国之重器的青春脉动
时间:2025-10-22 17:28
0
5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网宜昌10月21日电(记者 任思雨 黎园 李季 高可欣) 每个刚落地宜昌的游客,都会在出站时先看到一句有趣的城市宣传语:“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
电,是照亮千家万户的能源,更是驱动国家前行的动力。被誉为“中国动力心脏”的湖北宜昌,以全国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的水电发电量,其主要的澎湃动力,正来自长江西陵峡谷间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三峡工程。
从1994年开工建设至今,三峡工程不仅在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更在创新驱动下不断迭代、成长。近日,“行走江河看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三峡工程,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强劲的青春脉动。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中新网记者 黎园 摄
安澜梦圆
10月中旬的宜昌阴雨连绵,云雾缭绕中的秭归县城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卷,站在岸边远眺,三峡大坝如巨龙横卧江上,守护安澜。
1994年,三峡大坝在宜昌正式动工修建。追梦近百年,研究数十载,建设十七年,无数科技工作者与建设者将智慧与汗水倾注于此,全国人民以支持与奉献做后盾,铸起这项世纪工程的铮铮脊梁。
治理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多年来的梦想,也是三峡工程的首要使命。2003年投运以来,三峡工程根据中下游的防洪需求累计拦洪运用70次,拦洪总量超2300亿立方米,相当于约1.6万个西湖,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调度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水库群,成功应对了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和2016年、2017年、2021年、2024年等不同类型的区域性较大洪水,切实保障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资料图:三峡水库上下游水位落差明显。(无人机照片)彭强 摄
滔滔江水,亦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截至2025年8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8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开发、治理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释放的综合效益远不止于此。
从险滩密布到“高峡出平湖”,“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已彻底结束。2025年前三季度,三峡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2018艘次,同比增长4.03%,累计通过货运量超1.26亿吨,同比增长11.15%,持续助力长江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同时,三峡水库还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淡水资源库和生态环境调节器,通过“蓄丰补枯”,长江中下游供水、灌溉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三峡集团等单位连续15年组织开展三峡水库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生态调度试验,使长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份卓越的答卷,但它并没有因此放慢自己的节奏。
创新不息
自主创新,是三峡工程与生俱来的“青春密码”。
自建设以来,三峡工程已创造100多项世界之最、900多项发明专利,科研人员在工程设计建设、装备制造安装等方面攻克一系列重大难题,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份创新活力,在今天的三峡枢纽体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大坝上俯瞰,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如琴键般嵌入山体,一艘艘巨型货船正有序逐级“爬楼梯”通行。
“三峡船闸总水头113米,如果简单来描述级间水头的原理,就是把船闸上下113米的水位落差平均切成5份,一份一份往下输水,其中,级与级之间最大的落差是45.2米。”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枢纽管理部主任专业师杨化介绍。
这座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不断焕发新的动能。今年前三季度,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超1.25亿吨,同比增长13%以上。
从西南的磷矿到华东的建材,从川渝的粮食到中部的煤炭,面对旺盛的航运需求,三峡船闸采取智能化调度系统与精准维护措施,为沿江产业集群发展保驾护航。
资料图:船闸有序通过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中新社发 王罡 摄
而在大坝左岸,巨型的“超级电梯”三峡升船机,让参观者不断发出“好高”的惊叹。
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全平衡垂直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最大爬升高度113米,可让3000吨排水量的船舶“坐电梯”完成近40层楼房高度的垂直升降,40分钟左右即可快速过坝。
自2016年试通航以来,三峡升船机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协同运行,形成“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通航格局,让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作用日益凸显。
令人振奋的是,三峡仍在不断“领跑”。目前,通航技术人员正致力于构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感知与预测性维护,一个更加智能的三峡枢纽,将持续为长江航运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播种未来
2022年8月,三峡工程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举世闻名的超级工程,从此不仅是课本和资料里的遥远想象,更是让各地游客可以亲近、深度感受的“国家级课堂”。
踏入三峡工程博物馆,序厅左侧记录着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大事记,三峡馆以时间为轴,从三峡工程的最初设想、规划论证、勘察设计开始讲起,全方位展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一个个抽象的科学原理变成了清晰易懂、可体验操作的实验,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三峡工程的科技魅力。
三峡工程博物馆内展出的垂直升船机模型。中新网 高可欣 摄
今年暑期,还有一批“小小讲解员”首次亮相三峡工程博物馆,他们通过青少年的独特视角,为大家生动讲述三峡工程背后的故事,介绍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成就,以“小手拉大手”推动三峡精神传承。
这个“十一”假期,三峡工程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8.8万余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博物馆以多元科技文化体验形式,向世人传达国之重器的深刻意义,让奋斗精神、创新基因与爱国情怀更加深入人心。
当人们在此驻足,震撼于三峡工程的宏伟之余,一颗关于科技创新、关于强国梦想的种子,也在心中悄然种下。
大江奔涌,三峡工程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它还将以青春的姿态回应时代的呼唤,继续在创新驱动下护卫长江安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完)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